|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非凡青春因公益而闪亮
记寿宁公益组织“我们社团”团长、学生志愿者吴乐泉
吴乐泉 年轻的学生志愿者们。(前排右三是吴乐泉) 吴乐泉发起街头募捐活动。 “我们社团”组织的圣诞老人来我家公益行动。 宁德网消息(通讯员 何家进 云枫 记者 龚键荣 文/图) 在寿宁城关,有这样一个学生志愿者被众人所知:他挥洒青春,投身学生志愿者服务事业;他倾力六年,引领学生公益新风潮。他是出生于1997年的吴乐泉,寿宁县“我们社团”学生公益组织联合创始人,他用实际行动向社会“呐喊”,小小年纪也可以迸发出巨大的公益力量。
12岁的他曾是最小的志愿者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曾经让“志愿者”这个名词火热一时,吴乐泉想成为志愿者的愿望正萌发于此。“当年对于在新闻中老出现的‘志愿者’这词觉得很新鲜,但是又觉得遥不可及。”吴乐泉的想法并没有什么奇怪,毕竟他当时只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小学生。
然而在2009年6月,吴乐泉遇到了一个改变了人生路径的契机。他听说中考寿宁考点设有志愿者服务点,怀着对志愿者工作的向往,年幼的他在家人的支持下和小表姐一起前往报名,加入了服务中考考生及其家长的志愿者队伍,成为当年最小的志愿者。“最开始的时候非常激动,特别是戴上小红帽的时候,自豪极了!”吴乐泉回忆道。
在考点志愿服务点里,吴乐泉和其他志愿者们一起搭帐篷、搬桌椅、分发凉茶、协助交警疏导交通,专心认真极了。不过,吴乐泉当时毕竟是首次接触志愿工作,因此新鲜劲过去后,他也会感觉疲累,但看到比他年长的志愿者们都在积极地完成工作,他也被感染了。吴乐泉说:“当时的我也想努力做好自己负责事情。”
随着中考的结束,临时组织起的志愿者队伍解散,吴乐泉激动的心情却难以平复,两天半的志愿服务经历让他真切地感受到志愿者的“接地气”和“暖人心”,也许小小年纪的他还未能体会到“奉献他人”“服务社会”的深意,但毫无疑问,他爱上了志愿者工作。
2010年的夏天,吴乐泉在完成中高考志愿服务工作后,年仅13岁的他有了一个“超龄”的想法——组建志愿服务社团。
“每次看到一些志愿者在公益活动的时候做事懒散,我都非常痛心,志愿者不该是这样的。”吴乐泉对这样的现象表示不解,他希望整合学生志愿者力量,改变当时学生志愿者团队管理较为散乱、缺乏系统组织的现状。
有了这个想法后,吴乐泉收到的反馈不一。“一个初中生应该好好读书才对,做什么志愿者”“志愿者是有能力的人做的事情”……类似这样的劝告很多,但是志趣相投的两位小伙伴曾辉、徐明的支持让吴乐泉收获了信心。
14岁的他创办首个学生公益组织
顶着压力、凭着闯劲,2011年1月,几位初中生一起创办了寿宁县首个学生公益组织——“我们社团”。这个社团又被称为寿宁学生志愿者联盟、寿宁学生志愿队,至今仍是寿宁唯一一家由学生志愿者自己探索创立、自主管理和自愿组成的覆盖全县的学生志愿者服务组织。
“想法是有了,但是做起来太难了,我们没有任何经验,社团的规则制度、人员的管理、社团活动经费及场地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难题。”回想社团成立之初的各种困难,吴乐泉颇为感慨。
不过,吴乐泉等人的想法还是获得了大人们的好评。随后几年,在寿宁团县委、寿宁在线志愿队和多个学校老师的多方助力下,该社团首创寿宁城区中学志愿队联盟协调发展模式,凝聚起多校学生志愿力量,构建形成以“我们社团”为平台的寿宁县学生志愿者联盟,创建出集“训考”“评级奖励”“执行考评考核和回馈”等内容为一体的学生志愿者全方位培养发展体系。
在2014年8月6日举办的“以爱为名,拯救你才十九岁的青春”爱心劝募活动中,为了帮助年仅19岁的高中生,吴乐泉带领“我们社团”志愿者早早地来到场地,穿好工作服,向来往的捐款者不住地弯腰致谢。
当天的活动得到许多爱心人士的支持,吴乐泉在活动现场一忙就是十个多小时。在他和一众志愿者的努力下,当天共为募捐对象劝募到善款15821元,缓解了这个贫困家庭的因治病而负债累累的压力。
六年来,除了参加劝募活动,吴乐泉还连续五年主持开展中考或高考考点志愿服务活动,在课余时间先后策划执行“陪你过六一”公益探访留守儿童、关爱贫困单亲家庭活动、“陪你过大年”公益探访留守儿童、残疾儿童活动等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执行项目二十余项,组织、发动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600余人次,受邀累计为800余名学生志愿者提供义务主讲学生志愿者岗前培训,个人累计贡献社会志愿者服务工作时300多小时。
很难想象,创造这一连串数据的团长竟然只是一个刚满18岁的少年。吴乐泉树立的典范作用,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青年志愿者,推动着志愿工作这项公益事业被更多寿宁学子所熟知。
18岁的他已拥有非凡的青春
和吴乐泉多次合作的志愿者巫林玲说:“这六年来,大小共进行了八九次的劝募活动,但乐泉每次都很认真,他是我们之中最早从事志愿者工作的,但他从来没有摆架子或是仗着经验对我们指手画脚。我们在活动中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他都会细心和我们说明,事后还会提醒我们记好执行要点。”
巫林玲还说,在她的印象里,吴乐泉负责的每次活动,他永远都是最早到最晚走。而这个少年之所以有这样超出其年龄的敬业态度,源于他最喜欢的一句话“做,就要做好”。
如今,“我们社团”成员人数已突破两百人,涵盖寿宁城区所有中学,累计贡献出志愿者服务工作时近3000小时。7月10日,随着“我们社团”大学生部的成立,寿宁籍在读大学生也有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平台。“我们社团”已经成为寿宁志愿服务事业的新生代力量,引领着寿宁学生公益新风潮。
令人好奇的是,一个全部由在读学生组成的社团是如何协调志愿者的学习与工作的时间冲突呢?吴乐泉告诉记者,在他最初从事志愿服务工作时,他的父母持支持态度,但时间一长,则开始担心他的学习时间被挤占的问题。
家长的担忧不无道理,吴乐泉也在苦思冥想,如何设计一个机制让社团成员在志愿服务的同时不耽误学习,也不会让家长担心孩子的去向。为此,他提出了“四位一体”的理念,即“学习公益两不误,个人团队双发展”。具体说来,所有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必须在事先填写活动参与申请书,并由本人及家长共同签字确认,若提出申请的学生正处在升学、大考期间将暂时不被允许参加活动。平衡了学习与志愿服务的问题后,吴乐泉把200多人的大团队管理得井井有条。
时光飞逝,当年立志成为志愿者的小学生如今即将步入大学。今年高考,吴乐泉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眼下他正在等待文史类本科批次的志愿填报。吴乐泉告诉记者,他计划报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因为他的理想就是当一名语文老师.。
虽然在成为一名大学生后,吴乐泉参与社团工作的时间将大大减少,但是有着丰富志愿工作经验的他仍然是社团的主心骨,他将以“顾问”身份继续在活动策划方面贡献自己的创意。
回首过去,吴乐泉说这样的青春意义非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