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30|回复: 17

[公益文化] (转载)善是人的内心最愿意接受的那一面 但不是任何善良都是好事

[复制链接]

693

回帖

69

主题

7297

金币

师长

积分
16762
发表于 2015-7-1 17: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明正 于 2015-7-1 18:02 编辑

善是人的内心最愿意接受的那一面
但不是任何善良都是好事

2015-07-01 公益慈善论坛

    古代传统意义的善主要含义在于积德,先有德行然后再去行善。
    有人愿意去做慈善,不管他们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只要结果确实使很多人受益,都是应该受到鼓励的。
    善良一定要有智慧,不是任何善良都是好事。没有智慧的善良,可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来源:《绅士生活》

    嘎玛仁波切,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昌烈寺住持(活佛),多年来在国内外教授藏传佛学,传播藏族文化,组织慈善活动。出版《与心对话》和《用好你的富缘》等著作。

“善是人的内心最愿意接受的那一面”

    绅士生活: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叫做“行善积德”,古代经典也告诉我们“上善若水”,“人之初,性本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那么究竟什么是善呢?
    嘎玛仁波切:所谓善,应该这样去理解,也就是每个人在内心当中,最愿意接受的那一面。首先要让大家明白的一点,就是为什么善是需要大家去付出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善的反面就是恶,佛教里面所说的恶就是“杀生”、“偷窃”、“邪淫”、“恶口伤人”、“挑拨离间”等等这些,由此可见,这些善的反面首先是对自己不利,对别人也是更加不利的。所以,既然是对自己不利的部分,我们是不会去做的,因为别人这样做的时候自己也会苦恼,很不舒服,就违背了我们愿意接受善的那一面。所以希望能让自己快乐的部分,那就是善的部分,比如说尊重生命,很多时候人为什么不善,为什么会去打劫,去作恶多端,大部分是因为不懂得尊重别人。所以不懂得生命和物质的价值在哪里,可能因为别人的一个手机,一个钱包而去伤害别人生命的情形。
    想要了解善,必须先从自己的本性,自己往内看。找到自己与人相处的时候,给予的正面的力量多一点还是负面的力量多一点。大部分都会看到,对正面里面的需求是比较多的。所以从小对这种正面思想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善,而不是长大了以后才开始教导怎么去行善。我们现在的教育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是教育你去竞争,当人长大以后才开始教育小时候就应该学习怎么行善,其实要从教育的启蒙阶段开始。

    绅士生活:现代人对于善的理解和古代接受过传统教育的先辈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嘎玛仁波切:古代人中国人在经历农业社会,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前,所经历的善的教育是建立在崇高的道德准则基础上的。他们会用很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对别人的奉献是无私的,没有条件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我们发现我们所生活的物质条件与发达国家差距非常大,当我们拥有财富之后,汽车、洋房、电脑设备等等充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以为那是会给我们带来快乐的。所以我们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我们越来越忽略了精神层面的东西,而越来越看重物质可能给人带来的快乐。然后,我们也想尽办法,很多人认为自己在行善,比如人们开始把属于自己物质层面的东西奉献出来,认为这种物质的奉献就是行善。但是古代传统意义的善主要含义在于积德,先有德行然后再去行善,也就是先把自身的品质提升起来,然后再通过品德的提升起到一个表率的作用,无私地去做奉献。
    而现在我们所谓的行善,大部分是“无德”的。所谓“无德”,是因为我们忽略了善的精神层面,我们也不懂得慈善会给我们带来快乐。而是在想,因为自己拥有了财富,以一种高傲的姿态与大家分享,以一个胜利者施舍者的角度去行善,实际上对于被接受者是不尊重的。现代人不是没有做慈善的人,只是他们不懂得,他们的财富来自于社会,同时回馈给社会,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循环,本身就应该带着一种感恩的角度去做善事。所以他们做慈善就会比较盲目,归结起来,现代人做慈善求名求利的还是占多数,不像古代人行善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绅士生活:关于“善的教育”对于现代的中国人来讲,尤其是财富阶层的人来讲,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嘎玛仁波切:首先我觉得,我们中国人本身骨子里是很善良的。所以对于富人来说,首先要关注的是自己的品德。已经富有之后,如何从变成,不要只停留在富有层面上,世界上富有的人实在太多了。今天你是富有者,明天你的财富也许就不复存在。但是唯一可以保留长久的就是你的“贵”。反观自己的一生,其实一个人能消耗的财富部分很有限,穿的和用的也都很有限,再多余的部分,你留给自己的子女也好,留给你的子孙后代也好,大部分都会起到反效果。因为对大部分人来说,不劳而获的东西都不会去珍惜,所以往往这些富人的子孙后代出现“败家子”情形非常多。在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官二代”“富二代”被人批评,原因是什么呢?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道德和良心,而是他们从小就没有被感染到怎么样用自己的品德和智慧去应对大千世界的方法。父母教育他们的只是“有问题父母解决,有困难父母给钱”,而没有让他们自己去面对问题,父母的以身作则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富人找多少贤达人士去教育自己的后代,永远比不上自己平时的言行所产生的影响,自己永远是孩子最大的老师。孩子是否能学好,大部分取决于家庭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为人都有从众心理,模仿是人的本能。所以自己改善了自己的心态,提升了自己的内在,同时也是对子女最好的教育。所以我们一直提倡“不要让自己只是一个简单的富人”,做“简单的富人”只会被人藐视,因为你其实只拥有了财富的“硬件”,没有软件。想让自己的内心真正变得富贵,就要看你对社会能奉献多少,这也是人存在于这个社会的价值。

    “施”与“受”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绅士生活:慈善应是在慈悲的心理驱动下的善举。两层意思,一是慈悲的心理,二是善举,真正意义的慈善行为应是一种不附加要求的施舍。施舍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种满足。您认为这样的理解正确吗?
    嘎玛仁波切:在精神层面上可以这么理解,实际上这是一种很高的道德标准。
    慈善本身是建立在希望所有人都能远离痛苦得到快乐的一个层面。而这种善举,被很多人理解为慈善就是捐款,实际上慈善是方方面面的。现代社会压力大,很多人都有亚健康,光是忧郁症患者就非常多了,比如倾听人诉苦也是一种慈善,我经常听到人诉苦的电话。看似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却有可能因为你倾听了别人倾诉,而让人放下了走上绝路的念头。比如医生给病人治好了病,老师教会了孩子知识,都是一种善举。每个人在自己的能力范围,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医生给病人看病不要想着要从病人哪里得到多少好处,而是怀着一颗慈悲心把病人治好,否则就成了社会上传闻的“兽医”。
    那些默默无闻做义工的人,他们没有富人显赫的身家,仅仅靠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他们觉得这种付出很快乐,为什么?因为他们找到了自己活着的价值。当他们每天上班下班,领着微薄的薪水养家糊口的时候,他们并没有觉得人生多么有价值。但当他们抽出业余时间去帮助他人,付出自己的辛勤劳动,他们的行为受到了人们的赞美,那一刻他真正感受到自己活着的意义,因为他们的生命变得“高贵”了。
    所以慈善不单纯是往外付出,而应该是要做无私奉献,人在无私奉献的状态是很快乐的。人们往往容易犯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等待,等待自己的付出获得别人的承认和赞美,当这种等待落空人就会变得不快乐。人和人的相处过程中如果有了这种心态,付出就变得有了附加条件,而如果用无所求的心态去看待每一件事,当你付出了,不要求任何人回报你的时候,这种爱才是真爱。当你的付出都要求回报,家人之爱就成了交易,夫妻之情就成了买卖,同事之间也变成了讨价还价,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斤斤计较了无生趣了。

    绅士生活:慈善似乎是一个西方意识形态的概念,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里面,慈善并不曾大范围提倡,在《礼记•檀弓》记载有“嗟来之食”,我们从小被教育“廉者不受嗟来之食”。那么“施”与“受”二者之间并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这样的吗?
    嘎玛仁波切:真正的慈善概念的源头最早不是来自西方,而是来源于佛教。2550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诞生提倡佛教以后,他提出了一个理论,也就是“众生平等”。无论是富人或者穷人、权贵或者平民、学者或者文盲,甚至人或者动物,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不能因为听不懂彼此的语言,不了解对方的苦难,而忽略他们的痛苦。所以基于“众生平等”这个前提,所有的生命都应该享受同等的快乐。另一个重要的理论便是因果,人们付出得越多,得到的肯定也会越多。那为什么会有慈善概念呢?佛教认为因果循环是生生不息的,虽然我们强调慈善是不求回报的付出和奉献,但是这种善行绝不会被淹没,只会成倍收获种善因而结成的果。
    很多人不了解,在藏区为什么很多人把最好的东西都送到寺庙,实际上寺庙已经成为大家共同的财产,缺衣少粮甚至生病都可以寻求寺庙的帮助,这也可以用因果论来解释。同时,东方的佛教对于非信徒,甚至是动物都是同等对待,这一点东方佛教团体做慈善是胜于西方的。西方慈善团体多少都带有一定的条件或者目的,比如要求对方必须接受他们的宗教或者观点。在佛教里面“施”与“受”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绅士生活:中国现有的《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辞典》中都没有“慈善家”的词条。前些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有相关的“慈善事业”的词条,释义是:“从同情、怜悯或宗教信仰出发对贫弱者以金钱或物品相助,或者提供其他一些实际援助的社会事业……带有浓重的宗教和迷信,其目的是为了做好事求善报;慈善者通常把慈善事业看作是一种施舍……它只是对少数人的一种暂时的、消极的救济……它的社会效果存有争议。”您对这样的解释怎么看待?
    嘎玛仁波切:(笑)看来他们并不认同。这个社会本身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平等,从西方的“二八理论”就可以得知,这个社会其实是由少数人来掌握着权力和财富。这部分人德行的提升决定了这个社会道德水平,我觉得最大的慈善还是净化人的心灵,并不一定是宗教的,社会教育和道德教育都可以达到。
    刚刚关于这个词条的解释,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一种仇富心态的延伸。别人拥有了财富以后,很多人心里并不舒服,即使富人把财富布施给大家,被布施者也认为这是他们应该做的,但实际上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件事情是谁“应该做的”。所以说一个“慈善家”必须具备足够的心量,同时他的家人也要具备同样的心量,政府也要又足够的政策支持他做这样一件事。当然目前社会对于做慈善这件事存在争议比较多,有时也在图名,哪怕有人是为了炒作,也总是比那些只会囤积财富挥霍财富的人要好得多。有人愿意去做慈善,不管他们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只要结果确实使很多人受益,都是应该受到鼓励的。

    绅士生活:从佛法的角度来看,那些本来正在经受生活困苦和贫穷的人,应该可以理解为“他们累世所造就的业报”,也就是说“他们在自作自受”,他们受够了便消了业报,那为什么还要去救助他们呢?这样一来岂不是助长了“不劳而获”的风气?
    嘎玛仁波切:做慈善确实是非常需要智慧的。如果仅仅是给予经济上的援助,有时候反而会滋长了一部分人的懒惰心理,这种情况是有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济上的援助只能暂时改善他们的生活,教育却能改善他们的大脑,从而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生活和社会面貌。所以我们不认为只有给人经济上的援助才叫慈善,相反从精神上彻底改变才是做慈善的智慧。

    绅士生活:从最近发生的“郭美美事件”来看,中国官办慈善出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这场危机直接导致了本来需要救助的人们无法获得救助,您觉得我们的慈善事业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嘎玛仁波切:中国的慈善事业刚刚启蒙,还有很多法律法规上的不完善,早期我也曾参与过四川“红十字会”的一些工作。有一个概念我们一定要明确:比方说对于一个路边乞讨的人,他有可能拿乞讨的钱回家去盖房子,我们应不应该给他钱?我们每个人也许都会觉得,不应该助长这种乞讨之风。那么当我们面临真正需要帮助的残障人士向你乞讨的时候,我们大部分也许给个两三块钱,好像我们付出了很多,其实我们能做的很有限。反过来再想一想,假如那个乞丐因为众人的布施而盖起一座房子来,众人的慈悲让他成就了一个他一辈子的梦想。那不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
“郭美美事件”导致整个社会不再给慈善机构捐款,是整个社会公益心不足的悲哀。医生缺德的有很多,老师缺乏道德素养的也不少,我们总不能因为这样生病了不去看医生,不送小孩去上学。我相信法律会越来越健全,继续关注慈善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我们也在做一些“一对一”助学,帮助者与被帮助者之间的信息完全是畅通的,中间不经过任何人,这种做法效果很好。慈善捐助资金来自于社会大众,每一分钱都要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账目透明也是给捐助者最高信心的来源。所以慈善还是要做,每个人的付出都像一滴水,众人的一滴水就能汇集成一条河,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就能得到帮助。

    绅士生活:从全球的趋势来看,最成功的慈善组织和机构并非来自官方,比如全球资金实力最大的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天主教以及基督教会、甚至包括台湾最著名的佛教慈善团体“慈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官办慈善会有哪些弊端?
    嘎玛仁波切:首先就是行动反应快,这是第一要素。任何时候发生灾难,他们永远抢在政府的前面。我亲自参加过泰国普吉岛海啸、台湾九二一大地震的救援工作,也经历多多次赈灾活动,每次都发现这些民间团体总是跑在最前面。第二就是这些民间慈善机构账目的清楚,公开透明,这也是深得人心的原因。政府毕竟不是公益团体,政府慈善组织里面社工很少,大部分都是工作人员,这牵涉到工作人员的薪水问题。而宗教团体和民间慈善机构恰好相反,绝大部分都是由义务奉献的人组成,大家都是不求任何回报地去做慈善,对一般老百姓来讲感觉上就很舒服。而且因为宗教团队分布的范围很广,哪里发生灾难可以最快速地投入救援,而政府要开始组织人力财力,反而会慢一些。
    西方民间慈善团体之所以有很大的影响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资金实力特别雄厚,其次是他们的项目也相对比较单一。比如艾滋病的救治,某种药物的研发,目标比较明确,也容易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而不像政府的慈善机构是全面覆盖的,很难照顾到全面。

    绅士生活:您非常推崇台湾的佛教慈善团体“慈济慈善会”,您认为他们做得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
    嘎玛仁波切:大部分慈善会都停留在小范围和身边的救助工作,慈济会的不同在于他们不仅号召台湾的佛教团体,甚至包括一些非佛教徒加入,有组织地在全球做一些救援工作。尤其是在账目的透明程度上做得非常好。对于世界各个角落的灾难,他们总是能最快到达现场,他们了解民情,能迅速展开行动。这跟证严法师用佛教思想去管理慈济很有关系。他们最大的特点,就如之前所说,他们不像西方宗教团体那样,要求被救助的跟他们有同样的信仰。他们的慈善救助遍布在非洲、亚洲等全世界范围,从来不求任何被帮助的人接受佛教信仰,这也是很多人愿意接受他们的原因。

    绅士生活:在您主持下也成立了慈善基金会,是否也在吸收慈济的一些成功经验?目前做了哪些慈善活动?
    嘎玛仁波切:我们一直以来都是以教育为主,之前在国外的时候就有两个基金会。一个是“宁玛巴文教基金会”,早期在东南亚很多地方,曾经在柬埔寨、马来西亚、尼泊尔还有印度等一些地方,包括藏区,帮助失学儿童进行一些助学活动,帮助一些学校建立小型图书馆。我一直认为,要根本改变一个地区贫穷落后的根本面貌,大规模的捐助衣物和药品是不够的,那只会让他们过上几天好日子,所以我们改用做教育的方式。另外一个在国外成立的“四重恩文教基金会”,所谓“四重恩”一是“父母恩”,对父母要孝顺;二是“国家恩”,对自己国家的要忠诚;三是“社会恩”,对社会的报答;第四是“三宝恩”,作为一个佛教信徒对佛教的感恩。透过佛教的教育,回归现代人迷失的民族自尊和对社会的恩德。另外我们也在做一些敬老的活动,目前在藏区有150多位老人在接受我们的帮助。所以我们的主要方向还是在助学和敬老两个方面。

    绅士生活:在中国,民办的慈善机构有点举步维艰,实际上慈善在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于是有学者提出了慈善“民办官助”的设想,您觉得这个设想是否可行?
    嘎玛仁波切: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目前中国社会完全靠民间去做慈善的,不是很成熟。原因是在法律上还没有关于民办慈善应该怎么做的指引。在西方,很多民办的基金会是企业家“洗钱”用的,他们必须在离世之前把遗产税交清,如果他们不交清遗产税,那么在他们的后代继承遗产的时候大部分财产将会收归国有。他们必须把自己名下的财产转移到多个人所有的基金会名下,基金会是不需要交税的,甚至还可以抵税,所有的捐款都可以作为报税,但是我们国家还没有这样的制度。
    我们的国家很大,完全依靠政府去解决很难照顾到方方面面。比如日益加剧的贫富差距和仇富心态,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及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帮助等等,政府解决一部分,民间团体也可以帮助解决一部分。但是也有假借慈善的名义进行敛财的可能,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制度监督执行,很可能把慈善组织变成一个敛财工具。所以我认为政府作为辅助的监督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

    绅士生活:对中国想做慈善的企业家,您有什么建议和忠告给他们吗?
    嘎玛仁波切:中国目前做慈善的大多数是“蜻蜓点水”式的,这边学校助学就捐点钱助学,那边山体滑坡再捐钱赈灾,另外需要修路的时候再给钱修路……这种分散的单一的捐助方式往往让他们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其实我们可以学习西方慈善团体,专注于慈善的某一个方面,比如我们选择做助学,就一直做助学。比如专注某种疾病研究,可以花更多资金和精力在这个领域,让医学家有足够的经费去做研究。所以单一地成立某一项慈善基金,专注于某一个慈善领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延伸阅读:
不是任何善良都是好事
作者:嘎玛仁波切 来源:凤凰网

    很多年前,我曾到泰国缅甸的金三角地带,那里以前是种植鸦片的。当时以坤沙为主的大毒枭被外界称为臭名昭著,应该千刀万剐的人。可你真正到了那里, 当地人都把他当成大善的人物来看待,称其为“掸邦共和国总统”。坤沙在自己统治的区域,吸毒者一律枪决,严禁吸毒,发展农业,创办华文学校,还建设了一些寺庙等等。老百姓认为坤沙靠制造贩卖毒品为当地人民提升了生活水平,并不认为他的行为有什么错误。他们认为鸦片可以拿去做药,为什么人们一定要把它当毒品吸食呢?可见,所谓的善良一定要有智慧,不是任何善良都是好事
    有一个信徒,东北人,曾经匆匆忙忙去皈依,没有怎么听闻佛法,但他记住了师父让他多做善事。隔了两年左右,我遇到了这个人,他告诉我,“嘎玛仁波切,我也是你们昌列寺的弟子,我从皈依那个时候开始,就一直在做慈善事业,我心地很善良,一直积德行善。”我问他,“你都做了哪些慈善事业呢?”
    他兴高采烈地说,“我小时候在东北盘锦的乡村里长大,所以想要回馈那一方水土一方人,于是我逢年过节就会杀十三到十五头猪,平常也会每天杀三到五头猪,放在小村的十字路口,老百姓就可以到那里免费领肉吃!” 我赶紧告诉他,“虽然你的发心是好的,但是你的做法不对,你是皈依佛门的人,怎么可以天天杀生呢?现在大家也不至于穷到吃不起肉,但有人免费送来,人的心理还是会去索要,你就会以为这样真的很好,天天杀生,这哪里是做慈善啊!”所以说,心地善良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的善良,可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很多佛弟子家里有人喜爱赌博,有的佛子认为应该随顺众生,就给他钱纵容家人。有的小孩儿要打游戏,就纵容他去玩;家人喜欢打麻将赌钱,就纵容他玩麻将赌钱。你去纵容,实际上就是随喜造业。恶的言行都要尽力阻止,不能去随喜。不少人有个误区,佛教徒什么都应该随顺,似乎做了坏事佛教徒也得包容,恶口骂人佛教徒也得包容,总之佛教徒每天都要乐呵呵地包容。如果对方无缘无故恶口骂人,你每次都觉得要包容,就是纵容他造业,一次又一次,对方失去改善的机会,不知不觉已经造了很多恶业,你还觉得这是功德无量的事吗?所以要有智慧地去阻止不善,不要去纵容。
    如果纵容小孩,不好好管教,小孩骂人也纵容,小孩打人也纵容,长大了他可能连父母也会打骂。你看现在很多父母,经常被孩子揍,原因是什么?小时候他揍你的时候,你乐呵呵的,愿意让他揍,他长大了根本不知道揍你是不对的,你老了他还在揍你。最后只能去报警、告状,搞得家不像家。回头想想,自己是不是曾经纵容别人造业,这也会带来很多因果,只有善良是没用的,必须要有智慧。如果做事不经过大脑,所谓的善良就会变成愚蠢。
    嘴上说心地善良有什么用?人们往往将“心地善良”作为不去明辨是非的借口,给自己不得罪人找借口,给自己的愚蠢找理由。既然要做一名佛教徒,就要做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佛教徒。佛教广大的教义,就是告诉我们什么叫明白,什么叫清楚,这就是智慧。
    智慧从清净自己的身口意中来,从洗净自己的心灵中来。佛教一直都在教导我们如何向内观察自己的心灵。如果没有看透自己内心深处的起心动念,不了解任何一个念头的来龙去脉,人的心就像一头喝醉的大象,一只得了狂犬病的狗,随时随地都可能伤害别人,最终自己也会因为疯狂而遭受强大的伤害,于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
    人们经常说,“虽然我嘴巴说出的语言不太好听,但是我心地善良”,甚至用忠言逆耳来形容所谓的刀子嘴豆腐心。如果一个人真正具有一颗善良之心,所有逆耳的语言都可以用善语来讲,善语也能是忠言,忠言可以用很美妙的语言来传播。想想看,处理夫妻、情侣、父子、朋友等关系与分歧,是用恶口对骂好一点,还是轻声细语好一点?肯定是轻声细语啊。当心中真正的良知现前,人最慈悲的一面再具足最无私的智慧,就能逐渐圆满成就佛陀的果位。所以佛陀告诉我们,福慧要双修,缺一不可。


1万

回帖

52

主题

6万

金币

总司令

积分
167339

2014年度人气网友勋章

发表于 2015-7-1 20: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福州
{:soso_e1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21

主题

1万

金币

总司令

积分
64885
发表于 2015-7-1 20: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莆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4

回帖

10

主题

1万

金币

军长

积分
38963
发表于 2015-7-8 21: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福州
{: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55

回帖

8

主题

1万

金币

军长

积分
38296
发表于 2015-7-8 21: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福州
·什么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98

回帖

9

主题

1万

金币

军长

积分
37202
发表于 2015-7-8 21: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福州
有点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2

回帖

3

主题

1万

金币

军长

积分
37480
发表于 2015-7-8 21: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福州
善哉善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8

回帖

13

主题

1万

金币

军长

积分
39166
发表于 2015-7-8 21: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福州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0

回帖

17

主题

1万

金币

军长

积分
38249
发表于 2015-7-8 21: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福州
标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7

回帖

34

主题

1万

金币

军长

积分
38394
发表于 2015-7-8 21: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福州
善事还有好坏之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地址:寿宁县鳌阳镇蟾溪巷71-1号四楼(中医院河对面),唯一客服热线:0593-5523999(谨防诈骗)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寿宁在线|大寿宁 ( 闽ICP备05020655号-1|闽公网安备35092402000888 )

GMT+8, 2024-11-25 18: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