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虫虫飞 于 2012-6-22 23:53 编辑
云 田 叠 翠
李安/文图
梯田被喻为大自然与人类的精美画作,是人类创造出的一种非常美丽而特别的景致。尤其是到了春天的播种时节,形状各异的大小梯田盛满清泉,农民们犁田、复埂、削壁、灌水、插秧,点缀在如镜般的梯田水面,勾画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在摄影器械不断发展普及走向数码年代的今天,多少人为这“梯田”二字,远涉万里,慕名走进云南的哀牢山、广西的龙胜、桂林的龙脊……。 而就在我们身边,做为“发烧友”之一的我,也时常被家乡的梯田所吸引,感受过芹洋乡看牛山梯田在不同季节的精致,品味过清源乡乌石岭梯田春耘秋获的变化。不过打从心底说,被震撼的是这次走进凤阳乡民间采风期间,无意之中撞上了鲜为人知的凤阳乡梯田,着实为它的美丽而陶醉、折服,才萌动了做些记述的念头。
据一些典籍记载,“梯田”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南宋范成大的《骖鸾录》,那是他从故乡吴郡去广西一路上的旅行记。他在江西袁州看到“岭阪上皆禾田,层层而上至顶,名‘梯田’”。而白居易的一首诗里所说的,“泥秧水畦稻,灰种畲田粟”。亦概括了南方的农业生产及土地利用情况。可想而知在大山深处相对较缓的地方种水稻,并且能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山民们确实花尽心思。于是独特的“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梯田便像神迹般降临在水土流失的土地上。 关于我国古代农民开辟梯田是始于何时,亦有种种的说法。有人说,《楚辞》宋玉的《高唐赋》中的“丽山之孤亩”就是说的梯田。《尔雅·释丘》之“丘”也是梯田,还举汉墓出土的陶制水田模型为证。依此而言,战国秦汉时代已有这种田法了。但不论出于何时,当初简单地顺坡垦田乃是贫苦的农民迫不得已、只顾眼前生活的权宜之计,所以,有梯田处一般是贫瘠的山村。
然而,现在的梯田不仅仅是生存的载体,也是审美的载体。不经意间闯入我视野的凤阳乡梯田就美得令人陶醉。那日,我们驱车前往三龙井,坐在副驾驶座的我不时被窗外的田园风光影响着,一路示意掌舵的朋友停车歇步,车至廷家洋村中途,路下层叠的梯田就已俘获了我的目光,这处田园风光虽比不上后来撞上的八仙山下梯田和大丘头梯田,却也整整花了十来分钟。 中午时分,我等折回,本是前往华岩寺一睹菩萨尊严,未曾想在寺山下叫大丘头村的那片梯田又让我盘旋于山前山后、山顶山腰之间,竟然使同行的朋友一起挨饿,拖到下午快一点时才回到乡里用餐,把乡食堂的厨师也给连累了。这处梯田沿着山脊蜿蜒迂回,与大片林木和大丘头村民居交织在一起,放眼望去,那大大小小的田块,左田右田,宛如无数梯子从山脚架向山巅,在崇山峻岭间连绵,在沟沟坎坎中延伸,中午时分隅见的炊烟升起、梯田层层,画面格外生动,脑海中还蹦出先人真会取名,村庄紧邻一丘稍大的田,就叫“大丘头”的念想。而站在山巅上,山风微送,山脊起伏,远望三龙井方向山岚升腾,大有误入仙境的感觉。
用过午餐,已是下午近两点了,由于此行我在时间上安排的较紧,无法考虑陪行友人两天来一道“上山敲锣鼓,下井访龙女”的劳顿,也听不进乡干部明日再去的劝说,“马不停蹄”又朝下一个目的地迈进,此趟是直冲凤阳乡的又一座叫“八仙山”的千米高山而去。驱车直接至基德村,沿村朝山顶方向拾阶而上,不料登至快到山巅的顶腰时返身环顾,让人惊羡的层层高山梯田装点着雄浑的大山,尽现眼底。八仙山下的梯田映着天光,可谓“云田叠翠”、“山舞银蛇”,田埂中如画笔描绘的曲线时隐时现,增添了不少淡墨宁静的风味,至下午太阳快要西下时,逆光下的梯田更是别有一番景色,应了朱熹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境界。
可以说,我们的许多梯田美景是摄影师们挖掘出来的。因其独特的景观,摄影师扮演了伯乐的角色,成为第一批游客,在他们的镜头下,梯田变得斑斓炫美。就像寿宁看牛山、乌石岭梯田是在张培基等老摄影家的带领下,摄影人一次次发现、一趟趟捕捉,年复一年的影展中被推介、被认可一样。但愿本人拙笔所荐的凤阳乡梯田亦可起“抛砖引玉”之效,有更多的“发烧友”、“驴者”们前去寻访、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