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星空 于 2009-10-22 20:54 编辑
炭山那片梨花
朱雅秀
(一)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来到炭山的时候,正值盛夏,炭山的梨花,早已开过了。但我心中的那枝梨花,时时在脑海中浮显。
那是一幅图片,只一眼,就在不经意间留下深刻印象:黑色的屋脊,湿润的屋瓦,雨后的背景显得有些沉闷和沉重。然而前景上几丛横斜探出的梨花,打破了这僵滞的格局。梨花洁白如雪,冰清玉洁,花瓣上还凝着几颗水珠,晶莹剔透,黑色的枝干上缀着几点稀疏浅绿的叶芽,整幅画面清丽、生动。
在到炭山之前,我以为,炭山是一座黑色的山,却原来是群山环抱中一座小小的村庄,与山风、绿野为伴,安静地斜卧在半山腰,与时光为伍。走在时光深处的炭山并不古老,却显得有些沧桑,仿佛壮年的汉子,却已过早地有了深深的皱纹。小心地走在村中高低不平的青石小路上,古老的土木结构的房子内黑灰色的空间看不真切,隐约人影闪动,有说话声传来。房前屋后的梨树枝干苍老嶙峋,练达坚实,那是大山深处经受住了多年风雨侵袭的身躯。
夏日的阳光在青石路面打下泛油的青光,温暖的风轻轻拂过脸颊。我想象着炭山开遍梨花的情景。那是一片浩瀚洁白的花潮。
炭山的梨花,树树皆春色。在依山势而上的山石小径边,在斑驳脱落的土墙旁,在错落有致的古旧的木房后,在柴门半掩的院落一角,在棚顶长满青草的菇棚一侧,在爬满毛茸茸南瓜藤叶和豆蔓的菜园中,在短短的寂静的巷子里……梨花静静地开放,如银簪似雪花,洁白无瑕,清香扑鼻。青山环抱中的炭山,多了一份美丽的生机和原初的浪漫,纯洁、宁静而隽永。
炭山。梨花。在炭山这个感官上呈黑色的词语里,洁白的梨花无疑是一道纯美的点缀,打破它沉闷的色调,二者给人视觉上的反差,形成了黑与白的经典,仿佛一幅不着色的照片。村庄,就在这样朴素的主色调中静静匍伏,三百多年的时光一晃而过。
(二)
炭山的春天,处处散发着梨花的清香。梨花的清香伴随炭山人走过一年又一年的梦想,却始终走不出群山起伏中小小的炭山。
听村中的老人讲,炭山因为地处半山腰,原本叫半山,村人最早是清朝时期从浙江景宁一带迁移而来。由于地处深山,交通落后,资源匮乏,缺少发展项目,炭山人的贫困是出了名的,夫妻俩同穿一条裤子的窘迫在当地四处流传。解放初期雪梨市场看好,村人在房前屋后遍植梨树,盼着梨花早些开放,梨树早些结果,梨树下洒满欢笑声。炭山的梨品种称为“六月雪”,不仅春天花开如雪,更因为农历六月时节成熟的梨果肉白汁甜,分外诱人。“六月雪”清甜的芬芳让炭山人尝到那个年代种植水果的甜头,采摘雪梨的时节,梨树下孩子们雀跃着,眼巴巴地望着大人用卡在竹竿末梢的刀片裁采树上的梨果,叶片纷纷落下。有眼馋的孩子趁大人不注意从篮里捞起一个跑得飞快,其它孩子远远追去,周遭笑声闹声一片。
然而,随着市场变化,雪梨价格下跌,炭山人的眉头锁在了一起。原来热闹的梨树底下变得寂静,落花纷扬。那些成果不久的梨子不是被调皮的孩子们敲落,就是自顾自孤独地挂在枝头,成为风中一个无奈的感叹符号。
炭山的梨花,伴随炭山人走过苦涩的记忆。后来村里人开始将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砍了烧炭,以此维持生计,村名后来就慢慢被叫成了炭山。村中公路不通,炭山人靠着一副肩头一根扁担,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将沉甸甸的炭挑到山外出卖,在晚风夕阳中结伙回村,一路喜悦。烧炭一年又一年,又学其它村庄栽培香菇。“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炭卖了不少,菇呼啦啦地生长,炭山人没有富裕起来,山上的树却越来越少。
炭山的梨花,曾承载着大山深处炭山人失落的梦想。梨花开的时候,炭山这座只有100多户人家的村庄隐没在一片浩瀚洁白的花潮中。土墙旁,木房后,院落一角,菇棚一侧,短巷之中……随处可见浓郁密丽的梨花,仿佛下了一场漫天大雪。芬芳扑鼻中,落花满地,炭山人无奈地叹息,来去的脚步显得惯性而有些钝迟。
(三)
又是一年春天,梨花开了,花团锦簇,茫茫如雪,炭山的每一个角落,花香馥郁。层峦叠嶂,云蒸霞蔚,海拔800多米的深山晨昏最易起雾,眼前的村庄如船漂浮在洁白的雾霭中,远远近近的山谷、小路、木房,笼罩在浓重的雾霭中迷蒙不清,象蒙着厚厚的面纱。多雨的季节,炭山村显得寂静、潮湿而有些寒冷。
一个身影在梨花丛中徘徊,微风起处,落花满肩。他叫李烈青,省下派驻村干部。初来乍到,眼前的梨花美景让他沉醉,然而炭山绝不是他心目中的炭山,这里的贫瘠落后刺痛了他的心。怎样打破贫穷科学发展闯新路?怎样引领农民走上致富路?他来回踱步,苦苦思索,目光穿透眼前浓密的梨花丛,落在远方。各种设想如过电影般在他脑海里被一一筛选过滤。菇果树竹林……鸡鸭猪锥栗……新居,长廊……随着一个个思路的形成,良久,他的眉头舒展开来,深吸了一口炭山湿润清新的梨花香。
“特立独行、洁身自好;特定思想,与众不同”。这个被人们称为“怪才”又不善夸夸其谈的李烈青,是一名看去似乎普通又严肃,实际又不同寻常的驻村干部,带领我们走进炭山村时,口若悬河,兴致勃勃。2009年7月7日,带着采访的工作任务,我们来到炭山。此时的炭山,阳光遍地,枝头结满铃铛般的梨果,在阳光与微风中轻轻摇曳。站在梨树下,李烈青指点着眼前的各项建设告诉我们:福宁新村初具规模,百米长廊正在成形,农村车站正在打桩,文教旗台正在筑造……按照李烈青为炭山村量身定做的“花菇一条街、酒吧一条廊、水果一条路、烧烤一条线、吃住乐一条龙”五个一目标,村中的各项建设正在进行,曾经静谧的小村显得有些忙碌,一个生态文化观光旅游休闲魅力村正在成形……
第一次走进炭山,我没有看到假想中的梨花,却看到了梨树掩映中充满生机的村庄。
9月份,当我接到炭山开展首届农民运动会的邀请,再次走进炭山时,吃了一惊。二层楼高的福宁新居错落有致地矗立在村口,来去的村民脚步轻快,掩不住脸上的笑容;新居前巨龙般蜿蜒的木质长廊内,村民正在惬意地读书看报;梦龙村山庄端庄大方,一块块巨石上雕刻的名人名言耐人寻味;文化广场高高的旗台如星光大道铺展;爱心公寓漂亮舒适,农民网吧内村民正在学习上网……蓝天丽日下,村口拱门上“中国炭山”四个镏金大字金碧辉煌。人们看到的是一座迅速崛起的新炭山。
正如李烈青在《炭山新村铭记》中所撰写的——
秀美之炭山。峰岭逶迤,星水流莹,山明水碧,聚天地之灵蕴。梨花馥郁数十里,处处风光皆旖旎,时时景色尽宜人。翠竹萧萧,锥果累累,花菇第一村,享誉华夏。
奋进之炭山。高擎科学大旗,推进城乡一体化、乡村城市化,建设美好家园;党建领村、生态立村、环境美村、文明兴村、旅游旺村、民主治村;朝气蓬勃,春意盎然。和谐炭山,正涌大势。
福地之炭山。天蓝蓝,水泱泱,温厚淳朴,福寿安宁;草茵茵,花艳艳,物阜年丰,安居乐业。天地大舞台,涓流汇大海,福宁新村矗立,庶民俱欢颜。
炭山变美了,变得靓丽了,顺着平坦宽敞的水泥公路,一拨拨村民走出炭山,闯荡天地;一批批游客走进炭山,游玩体验,炭山原有的寂寥就这样被打破。村里的小姑娘会红着脸用亮晶晶的眼神偷偷打量城里来的陌生面孔,淳朴的村民笑呵呵地拿出沉年的佳酿热情地招待客人,满头银发身穿旧式蓝布衫的老婆婆拎着茶水桶大大方方地走动,有时会停下来咧嘴笑咪咪地看着你,让人觉得亲切。有杭州的朋友来到炭山,欣赏美景,体验农家乐,留连忘返,赞不绝口。墨黑的夜色中,星光璀璨。朋友中有一个名叫秋生的,我受到启发,即兴作诗曰:“秋到炭山凉意深,夜色如炭星如灯。百米长廊古风在,漫步其中遇故人。”朋友们边饮酒边笑着叫:哈哈,好诗!好诗。漫步幽深的长廊,夜风飒飒,空气中弥漫着彬木的清香。坐在长廊内,听谷底水声潺潺,看头顶星光点点,仿佛进入一段幽冥的时空。夜色真美真纯,我们相约来年,春满炭山梨花飘香的时节,与故人相遇在璨白如银的梨花丛中。
(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炭山,在时光中悄悄走过了昨天,正舒展开笑颜。这里的每一树梨花,每一座庭院,每一条小溪,每一缕春风,都有一段故事,都有一颗心灵,静静地凝固在唐诗的意境里。一百年过去了,又一百年过去了,它默默地等候,等你来静静地聆听,细细的品味……
我想,来年春天的时候,到炭山去赴一场梨花的盛宴,梨花深处,拥花香满怀。
09.10.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