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68|回复: 14

[散文] 《啼声悠扬》

[复制链接]

322

回帖

33

主题

4217

金币

师长

积分
10944
发表于 2015-10-14 09: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啼声悠扬》
                                                            -----卢彩娱
我始终认为生长在山乡是一种幸福,是值得感恩的。看春耕秋收,闻泥香草味,尝野果野花,再喝上一口清清的山泉,这是上天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其实,生活在山乡,要感激的东西很多,感动的时候也很多。小时候,路过田边,看田间牛耕,看那农人、耕牛一身泥桨,听听农人高亢的吆喝声、耕牛有力的啼声,再想想秋天满枝摇曳的金黄色的稻浪,感动、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感动于牛的勤劳淳朴,任劳任怨,富于自我牺牲精神。古往今来,也有许多的诗人用诗篇来赞颂牛埋头苦干、乐于奉献的精神。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曾为它写下“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濡濡。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身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皖彼天上星,空名岂余匹”的《耕牛》诗篇;南宋宰相李纲也留下“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的千古名句;而“牛是农家宝,耕田少不了”的农谚更是高度肯定了牛的重要性。
    中国牛耕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农村延续了二千多年。牛耕的出现实现中国农用动力的一次大变革。牛耕在人口多、土地少的中国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代表着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滋养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在中国人的眼里,牛是农事主角 ,牛是中华文化图腾。民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远古时代,民间本无牛,耕种全靠人力,天上金牛星于心不忍,悄悄下凡,为繁殖后代放弃了天堂的优越条件,以解百姓之苦。自此,人间便有了牛,农业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丰衣足食开始成为现实。自此以后,人们为了感恩,中国许多地方都会举办一些赞美牛、颂扬牛的活动。如在粤北山区的舞春牛是一种流行了几百年的民间舞蹈,以牛为主题,载歌载舞,祝福五谷丰登、幸福安康。农历六月初六,贵州榕江、车江地区的侗族的“洗牛节”,家家牵牛下河,为其洗身,并杀鸡鸭为牛祝福,愿耕牛清洁平安。最有意思的当属湖北李熙桥镇的“踏牛令”。相传有一位叫龙牙秀才的半仙骑着白马从关峡到武阳的路上,好几次找人讨要一根套马的缰绳都遭拒绝,而走到李熙桥镇林家头村时,却有一位正在犁田的老农慷慨解“绹”送给他,感动之余的半仙当即说了一句“你们这一带的老百姓此后犁田不用牛绹。”并传授老农“踏牛令”的咒语,从此以后,林家头村以下李熙桥镇二十里地的农民念着神奇的“踏牛令”指挥牛犁田耕地,形成了当地“不用牛绹犁田”的神奇现象。   
小时候,邻居周伯家有一头大黄牛,每到农忙季节,扛犁赶牛早出晚归,热心肠的他还会牵着牛为邻居、亲戚耕地。周婶会为他准备好晌午的蒲草袋饭,他一干就是日落西山。有时候,我和哥哥会跟着他,去拔些野草喂养兔子。到了田里,个子矮小的周伯一下子成了我们心中的英雄,只见他娴熟地驾驭着牲口,控制着犁钩的深浅曲直,新鲜的泥土在牛身边翻滚。夹杂一两声鞭响呵斥,周伯圆润的呦喝声,在田野间久久回荡。一声鞭响,鞭梢不着牛身,犁铧卷起的泥土发出诱人的光泽。我站在田埂上,看泥土一浪浪均匀整齐地被翻起,看着让人心颤的褐色泥土发出光泽,钦佩之情由然而生。   
寿宁凤阳的基德村是一个美丽的山村。延绵千里的洞宫山脉,蕴育了神奇的基德梯田。因为我家先生成长在基德的原故,我曾多次到基德。基德的梯田极富层次感,站立一个山头,环视四野,层层梯田宛如拼接的长卷画,让你目不暇接。错落有致的梯田与周边的小山包、小树林相映成趣,让你不知先看哪边好。入秋时分来看基德的田野是一件快乐的事。从垅上走过,秋怡气爽,清风飘旋,蓝天白云间一群伍整齐地飞过,迅速钻进对面的小树林里,又迅速飞射出来,仿佛在接受你的检阅。秋阳暖暖地撩亮了山峦,与那满目的金黄色稻浪亲昵交染,猩红铺满了整个山野。农家老夫妻忙碌着,小孙子调皮地在桔杆堆上上窜下跳。奶奶亲昵的喊叫声、扬谷机的轰隆声,还有不远处甩着尾巴悠闲的老黄牛哞哞叫声相融,大地瞬间响起了最美的交响曲。徜徉在这样的金色里,有谁能不深陷其中,有谁能不想起春耕、夏耕的那牛、那农民的艰辛呢。是的,秋天的田野让你惊奇让你激动,而山区夏耕的田野却让你感恩让你深思。寿宁是个高山县,农民世代以耕种为业。而因为山多、山高,寿宁农民要付出更多的辛劳,“面朝黄土,背朝天”,形象地比喻了寿宁农民的艰辛。因气候寒冷,开耕多数在五、六月间。看基德的夏耕是在去年的六月。寿宁一年一度的开犁节在这里举行。开犁节由祭天祈福、芒种犒牛、插秧比赛、畲韵歌会、北路戏演出等5个板块组成,通过山区农民农耕技术展示和辛勤劳作的具体展现,表达人们对辛勤劳动的农民和耕牛的敬爱。
几百年前,勤劳的基德人根据这里不同的地形、土质修堤筑埂,把山泉引进梯田,在这里开始了农耕生活。当天,是夏耕“芒种”的季节,也是农民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候。在三垅较为开阔的水田上,牛群在村民的指引下开犁。 在我的镜头前,由五个村选出的五位农耕好手左手扬鞭,右手执辔头,目光从容笃定,微弯着腰,熟稔地驾着耕牛在田间穿梭,随着牛啼踏过,隔年的作物残茬、杂草全被翻碎翻进土里,化作最好的肥料。这里的田经过一冬的浸泡,田泥特别酥软,爬犁经过之处就能看见翻起一排排泥巴花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表层被破坏的土壤,也被深翻到底层休养生息。耕过的泥土松软平整,细腻均匀,层次分明,开启了基德人一年好收成的希望之门。                                                            
我摇摇晃晃地走过田埂,来到刚犁过田的老牛和铧犁旁。犁把已被一代代人粗壮的手打磨成亮色,犁弓弯曲着。我想因为弯曲,它同土地的对话一定是谦逊而亲切的。老牛瞪着阅尽沧桑的滴溜溜圆眼,吁着呼呼粗气,稳重地甩着大尾巴。天底下,或许牛与犁是天生绝配,牛拉犁,总是一步一个脚印,义无反顾,执著前行。未来是耕地不用牛的时代,连山区县的寿宁各地,土地上各种活儿已然是机械动力的天下,牛渐渐退出了大展雄风的时代,田野上牛啼声渐渐远去了。没有牛的日子,耕地速度快了,但简约粗糙了,终究不如牛耕田踏实滋润。现代机械化下耕种、播种、施肥等都是一步到位,都是速成的。我在想我们人类总在绞尽脑汁追求清闲,不像牛,一根筋,使牛劲,钻牛角尖。
    基德冬天的田野依然诱惑着我。于是,在去年吹着风的隆冬,我又一次来到了多次站过的田埂上。经过了三个的浸泡,稻草根已腐烂化作肥料。曾经的五彩缤纷仿佛被神袋收尽,留下的是满目的灰褐色,静如一幅水墨画。我试图寻找牛走过的痕迹,牛留下的蹄声。不,啼印、蹄声无须寻找,在这无垠的土地上,哪一处没有啼印,哪一处没有蹄声?啼印成就了多彩的田野,蹄声吹响了农耕历史的主旋律。我的大地啊,你听,蹄声依然悠扬。

评分

参与人数 3金币 +15 浪币 +9 收起 理由
beishangengfu + 4 + 2
百年孤独 + 3 + 2 哇,原创作品耶,满分送上!
鳌城浪子 + 8 + 5

查看全部评分

5785

回帖

294

主题

2万

金币

总司令

积分
74232
发表于 2015-10-14 09: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
{:soso_e163:}{: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6

回帖

14

主题

1万

金币

军长

积分
48568
发表于 2015-10-14 09: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回帖

2853

主题

13万

金币

军委副主席

积分
486696

2014年度人气网友勋章2013年度杰出网友勋章2011年度杰出网友浪花勋章

发表于 2015-10-14 10: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福州
耕读山野,悠哉!乐哉!{:soso_e1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79

回帖

11

主题

3万

金币

总司令

积分
102628
QQ
发表于 2015-10-14 11: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soso_e1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52

主题

6万

金币

总司令

积分
167339

2014年度人气网友勋章

发表于 2015-10-14 12: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78

主题

8万

金币

军委副主席

超农

积分
275647

无烟勋章文明勋章

发表于 2015-10-14 19: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soso_e163:}{: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天堂版主

发表于 2015-10-14 23: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soso_e179:}{: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6

回帖

152

主题

1万

金币

军长

积分
31729
发表于 2015-10-15 00: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soso_e1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18

回帖

140

主题

2万

金币

总司令

积分
62601
发表于 2015-10-15 11: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
{:soso_e163:}{:soso_e1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寿宁县鳌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寿宁县鳌阳镇胜利街136号财政局大院,唯一客服热线:0593-5523999(谨防诈骗) 闽公网安备 35092402000888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寿宁在线 ( 闽ICP备05020655号-1 )

GMT+8, 2024-6-20 09: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