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84|回复: 17

[散文] 南澳谣

[复制链接]

322

回帖

33

主题

4217

金币

师长

积分
10944
发表于 2017-10-9 09: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17-10-11 10:21 编辑

南澳谣
             ---卢彩娱

   当我来到这个无数次远望过的陌生村庄,已是春风阅尽万物的四月。走过狭长的南澳石桥,从桥上远望树枝的疏影间,一些土瓦房轻轻地映入眼帘,到处疯长的绿意,让视线所及的一切都变得娇嫩起来,三面环山的南澳村座落在长溪西岸,与南澳洋村隔溪相望。长溪远涉而来,缓慢而行,形成了五个沙舟岛。最大的沙舟岛外形如一只巨大的鲤鱼,面朝南澳,象征着年年有余,南澳村民叫它为“溪心岛”。长溪水对这块土地是情深意重的,在一百多米的水域里,还留下了群猴戏水、福龟击水、笔架岩、石鼓岩、印岩等景观。岸边古榕树婀娜多姿,其根盘曲而上,犹如飞仙舞女。在这里,游鱼与沙石尽情嘻戏,溪畔树木与翠竹争相辉映。      
   走进南澳村,到处静悄悄的,清晰可听的是鸟儿们欢快的叫声。到村口,只见五棵树龄一百三十多年的古榕如五位俊矍的老人,手拉着手,枝干相连,围成一个圆形的巨大的伞,呵护着南澳子民。巨伞下凉爽清新。晚饭后,村里的老人们都会在这里聚一聚,谈谈在外打拼的孩子们,聊聊家里的柴米油盐。
   在南澳这块土地上,生活着李、林、朱黄、叶、杨、柳、兰、钟、阮、范、邱、雷、温等十多姓千百年来,南澳人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明历史。南澳现存的古民居为数不多,但这些古居独具特色,承载着南澳古老的历史记忆,见证了这个村庄昔日的辉煌。这些古民居都是典型的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对称格局,中间厅堂,两侧厢房,青瓦高墙,古朴而精美。时间留给这些建筑的是沧桑更留下了千丝万缕的酽酽亲情。这里的民居多数为一进三重,两层的居多,也有三层的。每座房子间的间隔很窄,火房左右侧都开一个小门,互通互连,互相依靠。现在,许多房子已人去楼空,从山脚下到小河沟边,老房们静立在山风中,黄墙断壁在蔓草里低吟浅唱,而呢喃吱语的鸟儿总是这些房子最忠实的守卫者。从清凉的厅堂里惊飞的小山雀和它们建在屋檐下白中带黄的鸟巢,让我们感觉到这些屋子依然充满生机。
    沿着一条小石子路,我们来到了南澳7号房子前,这是阮家的老房子。房子外墙气势恢宏,厚实的土墙,高大的马头墙,都在彰显着昔日的兴旺发达。轻轻推门而进。发现这座房子与我见过的所有房子都不相同。房子的大厅是建在二楼的,进到大门就要上一段石级。从外地回来的林应福、林应炬老师介绍说,这房子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了,当年建造这房子的木头都是从大安的前西溪运来的。此时,在光影斑驳中,这些远道而来的木头虽褪尽漆彩,却不忘初心,依然坚定地安立在这块土地上,在扶风淋雨的笼罩里,展现着一种岁月的熟知。正对大厅的照墙上,承载着主人和谐幸福愿望的巨大“福”字清晰可见,依然祝福着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大厅两侧菊花形状的雕栏和雕窗,温情而细腻,给人一种温暖昌盛的质感
    南澳23号房子,是一座百年老屋。至今上了年纪的村民依然亲切地称她为“新厝里”。这座老屋,是清朝后期,由林家第23代的青平公带领子女建造的。这在久未出现新建房的当时,林家这座房子一出现,便被赋予“新厝”的美称。而在后来相当长的时间里,虽然,村里的新房盖了一幢又幢,但因“新厝里”有着勤劳、善良、乐于助人与勤学上进的家风,村民们仍然保留着“新厝里”的特定爱称。在观看“新厝里”外墙时,我发现,“新厝里”的外墙比起其它房子的外墙来得坚实。林应福老师介绍说,当初建筑这些外墙时,祖先们创造性地在外墙用土里揉进了熟糯米,这样外墙土层更富有粘合力,历经百年“脸面”依

1.png

2_副本.png

3.png

   “新厝里”是一个爱称,更是一种品质。从“新厝里”走出来的林氏后代从不辜负这个美称,这里人才辈出,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有大中专及以上学历者超过160人,林应福是老屋、全村的第一个大学生,还是77年寿宁县高考文科状元。现在,林氏后代子孙依然保持着优良的家风,学有所成,业绩辉煌。林晨分别获得中国和欧洲的2个硕士学位。林德春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现在是全球第一大油气物理勘探公司亚太地下成像业务的高级副总裁。总之,经代代繁衍,“新厝里”至今已繁衍到第七代,共有姻缘血缘相关人500以上,有大中专及以上学历者超过160人。“新厝里”以她人才辈出、源远流长的家族风范,展示了百年老屋的新华彩。而百年老屋也成了这些在外游子深深的眷恋和心灵永恒的高地。
   明朝年间,在南澳村村边有云雾庵,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爆发山洪,冲毁此庵,仅留下一尊明晨钟。明晨钟造于1602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此钟高1米,口径0.5米,上铸“云雾奄主持僧真禅,万历三十年十一月立”等字。据说,明晨钟经历了好几次失窃,却都神奇地回来了。1987年明晨钟又失窃了。村民们到处寻找,始终不见踪影。多年过去了,村民们心灰意冷,这次明晨钟回不来了。到了2005年正月二十四日,村民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里。早晨十点左右,一村民在南澳大桥上发现一个被纸张包着的东西,他打开一看,是明晨钟!村民们欢呼雀跃,失踪了二十年的明晨钟完好无损地回来了。现在,这口明晨钟存放在南沃朱氏祠堂内。
   南澳桥建于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在桥建成之前,南澳与外界的交往都是通过水路往来。自明清以来,斜滩槽水道畅通,最多的时候,停泊着二百多艘船,绵延百里。南澳村处在斜滩槽中心的特殊地理位置上,村民多以当船工为业。从南澳到斜滩是逆流而上,因此,货船都靠船工逆水倒推上去的。已九十多岁的林大爷回忆说,船工的工作十分辛苦。当时一条船运载的货物是半吨,而这里的水面并不宽阔,船工们不能用绳索拉纤,只能站在河里,一人用肩顶,一人用手拽,一人用双手推的办法,将船往上游送。这个过程需要三人齐心合力,才能完成。他们喊着“哟嗬、哟嗬”特有的号子,脚蹬石头,身体弯得像一张弓,肩上、手上是一重重铁一般硬的老茧。世世代代的船工们就是这样用他们的汗水和热血,拉出了斜滩槽上一个个传奇,留下了勤劳善良、勇于开拓的南澳精神。
因祖先世代相传的教诲熏陶,或因久居山野的感悟,南澳人有山一样的朴实善良,有水一样的待客热情,形成了淳朴的民风民情。这里人才辈出,多名学子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成为全县闻名的人才村。而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也成为南澳人的精神追求。2014年,广州泰源疏浚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寿宁商会会长的朱祥明返回老家斜滩镇南澳村探亲,获悉寿宁县医院老式B超机常出故障误诊,就通过省扶贫“两会”冠名定向捐赠50万元,为寿宁县医院赠送一台彩超机。从2001年开始,他每年参与的善事不胜枚举,捐款35万元帮助母校—斜滩中心小学新建教学楼,为家乡筹建社会公益协会等慈善事业累计献出160余万的爱心款。朱祥明常说:“做点善事是我的福分。”我想,这也是一个村庄的福分。
我们轻步于乡间小道,轻柔相依的清秀山水,河溪上轻轻的鹅鸣,和岁月一道受风雨淘洗过的美好传说,静静地组成一幅画,一幅经久耐看的画。这就是唱着歌谣走来的南澳,她牵着长长的乡愁,长满记忆和甘甜。

评分

参与人数 3金币 +20 浪币 +10 收起 理由
凡夫俗子 + 4 + 4 .
晚秋天暖 + 8
多多 + 8 + 6 分分加给好浪花

查看全部评分

322

回帖

33

主题

4217

金币

师长

积分
1094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9 09: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首长,帮我编辑下

点评

以后不要用附件上传图片就好了,不知编辑是否满意?  发表于 2017-10-9 19: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回帖

33

主题

4217

金币

师长

积分
1094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9 0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总是变成这样,有点尴尬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回帖

2853

主题

13万

金币

军委副主席

积分
486130

2014年度人气网友勋章2013年度杰出网友勋章2011年度杰出网友浪花勋章

发表于 2017-10-9 09: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福州
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83

回帖

770

主题

6万

金币

总司令

积分
199839
发表于 2017-10-9 12:58: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荣誉坛主

志愿队队长

发表于 2017-10-9 19: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广州
美丽的古村落,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52

主题

6万

金币

总司令

积分
167339

2014年度人气网友勋章

发表于 2017-10-9 22: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广州
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荣誉坛主

论坛巡视员

发表于 2017-10-10 08: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64

回帖

49

主题

2万

金币

总司令

积分
70600
发表于 2017-10-10 09: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广州
路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回帖

2853

主题

13万

金币

军委副主席

积分
486130

2014年度人气网友勋章2013年度杰出网友勋章2011年度杰出网友浪花勋章

发表于 2017-10-10 16: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福州
南澳谣
             ---卢彩娱
   当我来到这个无数次远望过的陌生村庄,已是春风阅尽万物的四月。走过狭长的南澳石桥,从桥上远望,于树枝的疏影间,一些土瓦房轻轻地映入眼帘,到处疯长的绿意,让视线所及的一切都变得娇嫩起来,三面环山的南澳村座落在长溪西岸,与南澳洋村隔溪相望。长溪远涉而来,缓慢而行,形成了五个沙舟岛。最大的沙舟岛外形如一只巨大的鲤鱼,面朝南澳,象征着年年有余,南澳村民叫它为“溪心岛”。长溪水对这块土地是情深意重的,在一百多米的水域里,还留下了群猴戏水、福龟击水、笔架岩、石鼓岩、印岩等景观。岸边古榕树婀娜多姿,其根盘曲而上,犹如飞仙舞女。在这里,游鱼与沙石尽情嘻戏,溪畔树木与翠竹争相辉映。      
   走进南澳村,到处静悄悄的,清晰可听的是鸟儿们欢快的叫声。到村口,只见五棵树龄一百三十多年的古榕如五位俊矍的老人,手拉着手,枝干相连,围成一个圆形的巨大的伞,呵护着南澳子民。巨伞下凉爽清新。晚饭后,村里的老人们都会在这里聚一聚,谈谈在外打拼的孩子们,聊聊家里的柴米油盐。
   在南澳这块土地上,生活着李、林、朱、黄、叶、杨、柳、兰、钟、阮、范、邱、雷、温等十多姓人。千百年来,南澳人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明历史。南澳现存的古民居为数不多,但这些古民居独具特色,承载着南澳古老的历史记忆,见证了这个村庄昔日的辉煌。这些古民居都是典型的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对称格局,中间厅堂,两侧厢房,青瓦高墙,古朴而精美。时间留给这些建筑的是沧桑,更留下了千丝万缕的酽酽亲情。这里的民居多数为一进三重,两层的居多,也有三层的。每座房子间的间隔很窄,火房左右侧都开一个小门,互通互连,互相依靠。现在,许多房子已人去楼空,从山脚下到小河沟边,老房们静立在山风中,黄墙断壁在蔓草里低吟浅唱,而呢喃吱语的鸟儿总是这些房子最忠实的守卫者。从清凉的厅堂里惊飞的小山雀和它们建在屋檐下白中带黄的鸟巢,让我们感觉到这些屋子依然充满生机。
    沿着一条小石子路,我们来到了南澳7号房子前,这是阮家的老房子。房子外墙气势恢宏,厚实的土墙,高大的马头墙,都在彰显着昔日的兴旺发达。轻轻推门而进。发现这座房子与我见过的所有房子都不相同。房子的大厅是建在二楼的,进到大门就要上一段石级。从外地回来的林应福、林应炬老师介绍说,这房子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了,当年建造这房子的木头都是从大安的前西溪运来的。此时,在光影斑驳中,这些远道而来的木头虽褪尽漆彩,却不忘初心,依然坚定地安立在这块土地上,在扶风淋雨的笼罩里,展现着一种岁月的熟知。正对大厅的照墙上,承载着主人和谐幸福愿望的巨大“福”字清晰可见,依然祝福着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大厅两侧菊花形状的雕栏和雕窗,温情而细腻,给人一种温暖昌盛的质感。
    南澳23号房子,是一座百年老屋。至今上了年纪的村民依然亲切地称她为“新厝里”。这座老屋,是清朝后期,由林家第23代的青平公带领子女建造的。这在久未出现新建房的当时,林家这座房子一出现,便被赋予“新厝”的美称。而在后来相当长的时间里,虽然,村里的新房盖了一幢又幢,但因“新厝里”有着勤劳、善良、乐于助人与勤学上进的家风,村民们仍然保留着“新厝里”的特定爱称。在观看“新厝里”外墙时,我发现,“新厝里”的外墙比起其它房子的外墙来得坚实。林应福老师介绍说,当初建筑这些外墙时,祖先们创造性地在外墙用土里揉进了熟糯米,这样外墙土层更富有粘合力,历经百年“脸面”依然鲜滑。
   “新厝里”是一个爱称,更是一种品质。从“新厝里”走出来的林氏后代从不辜负这个美称,这里人才辈出,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有大中专及以上学历者超过160人,林应福是老屋、全村的第一个大学生,还是77年寿宁县高考文科状元。现在,林氏后代子孙依然保持着优良的家风,学有所成,业绩辉煌。林晨分别获得中国和欧洲的2个硕士学位。林德春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现在是全球第一大油气物理勘探公司亚太地下成像业务的高级副总裁。总之,经代代繁衍,“新厝里”至今已繁衍到第七代,共有姻缘血缘相关人500以上,有大中专及以上学历者超过160人。“新厝里”以她人才辈出、源远流长的家族风范,展示了百年老屋的新华彩。而百年老屋也成了这些在外游子深深的眷恋和心灵永恒的高地。
   明朝年间,在南澳村村边有云雾庵,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爆发山洪,冲毁此庵,仅留下一尊明晨钟。明晨钟造于1602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此钟高1米,口径0.5米,上铸“云雾奄主持僧真禅,万历三十年十一月立”等字。据说,明晨钟经历了好几次失窃,却都神奇地回来了。1987年明晨钟又失窃了。村民们到处寻找,始终不见踪影。多年过去了,村民们心灰意冷,这次明晨钟回不来了。到了2005年正月二十四日,村民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里。早晨十点左右,一村民在南澳大桥上发现一个被纸张包着的东西,他打开一看,是明晨钟!村民们欢呼雀跃,失踪了二十年的明晨钟完好无损地回来了。现在,这口明晨钟存放在南沃朱氏祠堂内。
   南澳桥建于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在桥建成之前,南澳与外界的交往都是通过水路往来。自明清以来,斜滩槽水道畅通,最多的时候,停泊着二百多艘船,绵延百里。南澳村处在斜滩槽中心的特殊地理位置上,村民多以当船工为业。从南澳到斜滩是逆流而上,因此,货船都靠船工逆水倒推上去的。已九十多岁的林大爷回忆说,船工的工作十分辛苦。当时一条船运载的货物是半吨,而这里的水面并不宽阔,船工们不能用绳索拉纤,只能站在河里,一人用肩顶,一人用手拽,一人用双手推的办法,将船往上游送。这个过程需要三人齐心合力,才能完成。他们喊着“哟嗬、哟嗬”特有的号子,脚蹬石头,身体弯得像一张弓,肩上、手上是一重重铁一般硬的老茧。世世代代的船工们就是这样用他们的汗水和热血,拉出了斜滩槽上一个个传奇,留下了勤劳善良、勇于开拓的南澳精神。因祖先世代相传的教诲熏陶,或因久居山野的感悟,南澳人有山一样的朴实善良,有水一样的待客热情,形成了淳朴的民风民情。这里人才辈出,多名学子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成为全县闻名的人才村。而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也成为南澳人的精神追求。2014年,广州泰源疏浚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寿宁商会会长的朱祥明返回老家斜滩镇南澳村探亲,获悉寿宁县医院老式B超机常出故障误诊,就通过省扶贫“两会”冠名定向捐赠50万元,为寿宁县医院赠送一台彩超机。从2001年开始,他每年参与的善事不胜枚举,捐款35万元帮助母校—斜滩中心小学新建教学楼,为家乡筹建社会公益协会等慈善事业累计献出160余万的爱心款。朱祥明常说:“做点善事是我的福分。”我想,这也是一个村庄的福分。我们轻步于乡间小道,轻柔相依的清秀山水,河溪上轻轻的鹅鸣,和岁月一道受风雨淘洗过的美好传说,静静地组成一幅画,一幅经久耐看的画。这就是唱着歌谣走来的南澳,她牵着长长的乡愁,长满记忆和甘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寿宁县鳌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寿宁县鳌阳镇胜利街136号财政局大院,唯一客服热线:0593-5523999(谨防诈骗) 闽公网安备 35092402000888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寿宁在线 ( 闽ICP备05020655号-1 )

GMT+8, 2024-6-5 15: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