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陈祖生:把家安在小山村

2011-1-13 19:44| 发布者: 修拧栽祥| 查看: 1032| 评论: 12

摘要: ——记省下派寿宁县底洋村第一党支部书记 陈祖生    寿宁县委报道组 吴通华    2009.8.17(来源:福建热线新闻)    “俺们这辈子还能住上洋房,这真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我腿脚不方便,住上 ...
——记省下派寿宁县底洋村第一党支部书记 陈祖生
   寿宁县委报道组 吴通华
   2009.8.17(来源:福建热线新闻)
  
     “俺们这辈子还能住上洋房,这真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我腿脚不方便,住上二楼就行了。”
  “听说还有专门活动的地方,可以看书、下棋,锻炼身体。”
  日前,寿宁县芹洋乡底洋村“五保楼”建设工地热火朝天,工人们忙着浇灌水泥楼板,村中9个五保老人眉开眼笑,一起在工地边指指点点,谈论着他们的新房子。82岁的吴壁出老人高兴地竖起大拇子说:“陈书记真是我们的亲人,不仅为我们考虑吃的,还考虑住的,是天底下最难得的好干部。”
  变了,变了,一切都变了!自从陈书记来了之后,这个与发展无缘的穷山村,如今一天一个样。公路通了,村变美了,农民收入多了,无依无靠的“五保户”也能安享晚年,过上幸福的生活。
                                                          一
  2007年8月21日,省委老干局管理处副处长陈祖生下派到寿宁县芹洋乡底洋村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在乡干部的陪同下,陈书记从寿政公路边的放牛山出发,踩着泥泞的山路,步行将近2个小时才到达底洋村。
  底洋村位于寿宁西部牛头山库区东面的山谷中,辖底洋、大岗、当洋、冬瓜际4个自然村,有140户676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村中大量劳动力外出经商或务工,仅剩下三分之一的人口,绝多部分为老人、儿童。
  不通公路、没有电视、也没有手机信号,几十座清一色的土木结构民房横卧山坳中。一座村委楼兼学校合用的砖混结构楼房是村中最好的建筑,孤零零的矗立在村边的山岗上。楼房墙体剥落,大门、窗户锈迹斑斑。陈祖生看在眼里,愁在心头,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出生在古田县农村的陈祖生18岁当兵入伍,在部队里整整呆了22个年头,他从一名普通士兵、到排长、连长、副营、一直升到团级干部。2001年,陈祖生转业安排到省委老干局工作,担任办公室管理处副处长。他向组织申请作为省委第二批下派干部到底洋村当任“村官”。
  “我对农村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想做点实事,便向组织申请。”陈祖生说,“进村后,才发觉这里比想象的落后,是个被现代文明遗忘的角落,心情十分沉重。”
                                                           二
  驻村后,让陈祖生感到惊讶的是,一个小小的底洋村竟然有9个五保户!
  “都是贫困偏僻所造成的,因为娶不了媳妇,当年的光棍汉如今都成了鳏寡老人。”村民主任吴春文告诉村中五保户多的原因。
  底洋村外出有4条山岭:杨梅岭、大岗岭、田坪岭、大溪头岭,分别是村民前往芹洋、城关、清源、斜滩的必经之路。早年村民们购买农用物资、生活用品依靠肩挑手提,来回需要一天时间,几乎半世光阴都是在路上忙碌。现年76岁的胡立全老人解放初期当过兵,退伍后回乡生产,虽然身体强壮,又是劳动能手,但居住在这深山老林里,谁家的闺女肯嫁给他?胡立全于是终身娶不上媳妇,老母亲去逝后,他也渐成了鳏寡老人。
  与胡立全一样,底洋村的五保老人几乎都是没有娶亲或娶了媳妇而留不住造成的。吴壁出老人解放前给地主放牛,解放后参加土改工作,并入了党,还娶了媳妇。但好景不长,妻子忍受不了贫困而离开了他。
  五保老人住破旧房子,因长期没有翻修,每逢下雨,雨脚如注。陈祖生买来瓦片为五保老人翻修房子,安装电灯,添置衣服、被子。每逢年过节时还为他们送去慰问品、慰问金。吴壁出老人感激地说:“我没有儿子,陈书记经常嘘寒问暖,送来食用油、水果、糖果等,比亲生儿子还要亲呢。”
  为了让五保老人住上新房子,陈祖生筹集资金20多万为五保老人建造一座砖混五保楼,让老人们有个安全居住的地方。
                                                                 三
  最让底洋村民高兴的是:没有老师、停办3年的学校重新恢复起来了。
  2007年10月,陈祖生的妻子刘超文带着2岁的儿子从省城来到底洋村看望丈夫。她看到倘大的一个村庄竟然没有学校,入学年龄的孩子只好在地面玩泥巴。
  底洋村小学早年有50多位学生,近年来随着村民的大量外出,学生不断减少,教师也不愿前来,学校在2005年停办了。
  “孩子才七八岁,送到外面读书没人照顾,村里没了学校上不了学,我们心急如焚,。”一位村民无奈地说,“我们多次到乡里要求选派老师到村里任教,但没老师肯来这偏远的山村,孩子教育是大事啊。”
  村里不能没有学校。陈祖生来了之后,已停办3年的学校重新给恢复起来。
  没有老师怎么办?文化水平低又无法胜任,这让陈祖生大伤脑筋。他大学毕业的妻子刘超文,征求她能不能到村里担任老师。刘超文早年毕业于省广播电视大学,在福州的一家公司工作。她看到丈夫着急的样子,毅然辞去省城的一份工作,还自掏腰包购买七幅课桌椅运到学校,担任小学老师。
  底洋小学目前有9位学生。刘老师担班主任、兼语文、数学的教学工作。她认真教学,觉得学生的热爱尊重,还能辅导学生绘画、舞蹈等。刘老师说:“能够跟随丈夫在这山村里生活,真是我没有意料到的,这里空气好,民风纯朴,我尽自己的力量做好工作。”
  省城夫妇一个扶贫、一个“扶智”,共同为山村效力。今年春节过后,刘超文将幼小的孩子委托给父母照顾,随同丈夫又投入了她的工作。
                                                                 四
  “早年不值钱的杨梅、夏橙、枇杷如今可以直接运到山外出售,效益明显转好,生产信心也足了。”在山上,冬瓜际自然村种养大户黄立根喜不自禁地说。
  2001年,黄立根在山上开荒种果,创办一个种植、生态养殖的农场。种植22个水果品种,并养猪、鸭、鹅、鸡、鱼。黄立根告诉说,他投入了30多万元发展种养业,由于交通不便,连连亏损,2003年,他种植的几亩西瓜大获丰收,挑到山外出卖,光工钱就要比售价高,烂掉600多担。
  2008年,在陈祖生的努力下,投入400多万元硬化长8.5公里、宽4.5公路的出村公路,底洋村的交通面貌得到彻底改观。为帮助黄立根发展生产,陈祖生为他争取1万元资金帮助他开通到达农场的简易公路。
  青壮劳力大量外出,如何发展农村经济?陈祖生因地制宜,制定中短期农业生产项目,发展毛竹、名优水果、乌龙茶等,村委投入7万元为群众提供苗木、化肥补助,聘请农业专家前来传授水果种植、毛竹低改实用技术。
  传统土鸡养殖村委会也给予适当补助,鼓励村民生产的积极性。陈祖生认为,扶贫先扶本,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才是关键。针对该村青壮劳力少,老人从事繁重劳动已不适宜的情况,出台措施鼓励家家户户养土鸡,去年户平均养鸡50只,仅这一项就户增收2000多元。
  根据实际情况发展生产,五保户也不例外。五保户吴乃仁种植180株水果,还养了几只鸡。他说:“陈书记为我们免费提供果苗,再过几年,我们靠水果就可以养自己,不要总是等政救济了。”

本文内容由 桃花源主 提供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行成于思 2009-8-19 23:12
引用 第33 2009-8-19 23:43
愿寿宁的农村能够早日摆脱贫穷,走上小康道.
引用 明正 2009-8-19 23:48
引用 虚拟人生 2009-8-20 08:11
引用 蟹爪兰 2009-8-20 08:44
底洋是个条件十分艰苦的村庄,在那里工作,实属不易
引用 丛中笑 2009-8-20 09:04
引用 车行天下 2009-8-20 10:01
引用 渔人 2009-8-20 10:27
奔向小康
引用 夏夜星空 2009-8-20 10:29
政策英明,百姓之福!
引用 犀溪坡尾 2009-8-20 10:43
引用 溪源村夫 2009-8-20 11:26
我的榜样!
引用 天翼泳士 2009-8-20 13:06

查看全部评论(12)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寿宁在线|大寿宁 ( 闽ICP备05020655号-1|闽公网安备35092402000888 )

GMT+8, 2024-9-21 08: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