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数码摄影的曝光技巧
(原文来自<LABEL>中国</LABEL>摄影家)
在数码相机问世前,精确地控制曝光还是一项颇具难度的专业技术。对数码相机来说,这一切都变得异常轻松,可以随时检验曝光。但轻松是相对的,其中的技巧也有不少,只有掌握娴熟,才能用起来得心应手。
------------------------
曝光技巧
曝光的定义如果予以科学的解释的话即是光线的强度乘以光线所作用的时间。定义中的“光线的强度”是指CCD受光线照射的强度,即照度(以I代表照度,单位是勒克司)。定义中的“光线所作用的时间”是指感光片受光线照射的时间,即曝光时间(以T代表曝光时间,单位是秒)。曝光量的计算单位是勒克司•秒。若要取得一定的曝光量,则光强度愈大,曝光时间愈短;光强度愈小,曝光时间愈长。如果光的强度增加一倍,曝光时间就需减少一半,假如光强度为2 ,时间为4, 曝光量则为8;如果光强度为4,时间为2,曝光量仍为8 。那些富有经验的摄影家从摄影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中得知,尽管每组快门和光圈均能产生等量的曝光效果,但画面中景深与动体的清晰程度却大不相同。具体采用哪一种曝光组合,必须认真考虑。
是用较小的光圈去获取较深远的景物清晰范围呢?还是用较高的快门速度去抓取被摄动体的“凝固影像”?或是用极短的景深使背景虚化以突出主体?还是以较慢的快门速度增强动体的动感?这一切都需要摄影者动脑筋来思考并加以选择,这决不是那些“自动相机”所能解决的,因为“自动相机”并无思维能力。具有形象思维能力的人可以得心应手地操作照相机去完成自己的构思,这或许就是相机的“自动曝光”与人的主动“选择曝光”的区别所在。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测光原理相同,白色的棉花和黑色的煤炭都将被视为中灰性,这样拍摄的结果显然差距甚远。一般情况下可按相机指示的曝光量或让相机自动曝光,但在很多时候都要摄影者进行曝光补偿。以米色,淡灰色或皮肤为标准,拍摄较深色的物体时,可以减少半档到一档曝光量.拍摄黑色物体时要减少1.5 —2 档曝光量。同样道理,在拍摄浅色调物体为主时,就要酌情增加0.5 —1 档曝光量;拍摄接近白色或者白色物体时要增加1.5 档甚至2 档曝光量,不然难以得到真正的白色, 有时会在被摄主体背光的情况下进行拍摄,如夏天,摄影者正对太阳方向拍摄,结果是相片中主体曝光严重不足,黑乎乎看不清楚。其实在背光环境进行拍摄时不要使用多区域平衡测光模式(Matrix ),而应改用单点测光模式(Spot)目或重点区域测光模式(Spot AF Area )这样数码相机的测光系统能够更准确地对被摄主体进行测光。
另一种方法仍然使用多区域平衡测光,并利用数码相机的内置闪光灯或外置闪光灯来对被摄物进行补光,这同样可以解决背光拍摄的问题。不要以为只有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才需要使用闪光灯.有时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也必须使用闪光灯进行补光。在进行逆光拍摄时,主体与背景的反差很大如果顾及主体进行曝光,那么背景必然曝光过度,而正常还原了背景主体又曝光不足,这时就需要用闪光灯进行补光了。采用这个方法时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闪光灯的输出强度要调成较小的级别,以避免被摄王体出现过度曝光。在使用以上任何一个解决办法之后,可在背光的情况下得到一张被摄主体和背景物都曝光正常的图像(见图1 )。通过LCD屏幕观看照片效果往往不十分准确,环境亮度高屏幕图像偏暗,亮度低则色彩将更加饱和。理论上,确定数码照片质量最好通过质量较高的计算机屏幕——当然显示器反差和色调等都要预先调节到最佳。在拍摄时通过LCD屏幕只能了解构图细节的大概状况,即使放大3—5倍,因为分辨率低(一般只有12 万像素左右)图像反差、层次感等质量状况在如此低分辨率的屏幕上是难以得到完全展示的。有条件的朋友最好将自己拍摄的各种未经处理的原始图像刻录成光盘到苹果电脑上观看,相对来说,苹果机作为图像处理和平面设计人员用的专业机,显示器色彩还原更准确。
<IMG src="http://my.poco.cn/images/myphoto/20050122/17441620050122150423.jpg" border=0>
(图一)平均测光,小光圈,主要表现逆光下的古民居,太阳放在房檐上产生星光.由于光非常大,故采用机内闪光灯补光,其结果图片阴影处表现恰到好处.平均测光 ~光圈优先~ F7.1 ~ 强制闪光(翻拍的图片效果可能不准确,勿怪)
人像摄影始终是以人物为表现主体.曝光值始终要根据人物脸部的效果而确定。这一点听起来简单,在某些光线条件复杂的情况下却常常会被人忽略。许多有传统相机拍摄经验的影友在拍摄人像时习惯在测光结果上增加一些曝光这样可以让人物的皮肤看起来更白更光滑。这种方式对于传统胶片很适用,对于数码拍摄却是错误的——目前CCD 的曝光宽容度比传统胶片要小很多,曝光过度只能损失更多的影像层次和细节。在数码拍摄中正确的方法是按照对脸部的测光结果曝光,后期在电脑里调整画面的反差和脸部的效果。自然光的变化永远是最自然也最丰富的,你虽然不能让太阳转到拍摄所需的位置,却可以调整自己和模特的位置。仔细观察、充分把握和利用好每一缕光线,可以在各种条件下创造出无限丰富的动人效果。
一般来说,夜景的拍摄不宜使用闪光灯,利用小光圈和长时间的曝光.能表现出美丽的夜景。在夜晚拍摄人像一般都要使用闪光灯.如果真接打开闪光灯拍摄人像人物还原是正常了,但是后面的夜景却很暗无法还原,那么此时就需要使用慢速闪光功能(见图2 )。
<IMG src="http://my.poco.cn/images/myphoto/20050122/17441620050122151400.jpg" border=0>
(图二)拍摄夜景时可以使用数码相机的慢速闪光功能,闪光时可以凝固一些画面,例如画面上飞速的车轮,闪光结束但相机快门仍然开启,于是背景继续曝光,其结果画面曝光均匀,不会出现死黑。平均测光~速度优先 2秒 (翻拍的图片效果模糊了,勿怪,有机会大家参考其他的)
虽然几乎所有的数码相机都备有内置闪光灯,但在多数情况下并不足以完成高要求的拍摄。主要原因是内置闪光灯功率小.所拍摄的范围小.而外闪的功率大.自然拍摄的范围也广一些。内置闪光灯已经固定.无法调节方向.而外闪可以灵活地进行上下、左右的调节使用上更方便。使用内置闪光灯时要注意相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距离太近会导致曝光过度,而距离太远会使得光线分布不均匀,导致曝光不足。
利用数码相机进行微距拍摄,由于距离拍摄物很近,此时使用内置闪光灯只会导致曝光过度,所以需要进行减光处理。反光板是专业摄影师最常用的辅助工具,而使用数码相机的拍摄者却很少用它,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它的作用,而更重要的原因是用反光板一般需要有另外的人作为助手参与进来,很多人会觉得这相当麻烦。其实反光板是取得专业效果最简单的工具而且价格便宜。
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
大自然气象万千,光线变化莫测,拍摄主体千差万别,使得测光成为一个很复杂的工作,相机的测光容易产生偏差,这就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曝光补偿。一般情况下,由相机来测定整个画面的光线亮度,并确定最佳曝光量。然而当拍摄白花和雪景等白色较多的对象时,相机会错误地判断出“光线充足”并自动拍摄出色调较暗的照片。相反拍摄黑色毛线衫等纯黑的对象时,由于相机不知道毛线衫是黑色的,因此检测整个画面亮度时会认为“亮度不足”,就会把照片调整到与平时相同的亮度,结果就导致了图像要么太暗,要么太明亮。从相机测光的原理来看,大部分中低档的自动相机都是采用获取整个画面的亮度,然后计算平均值或者有重点地选择几个区域,根据他们的亮度值来获得亮度信息的,这样的算法显然是比较粗糙的。在某些特殊的情景下比如景物明暗对比强烈、拍摄主题不在中央、主体明亮而背景黑暗等,往往容易误导相机,使得测光发生偏差。对于高档相机来说多采,用TTL 方式(透过镜头之意)测光,准确度在0.5EV 以内,中档相机的测光准确度在1EV以内,而低档相机有不少是采用内装外测式测光计,偏差可能达到2EV。
在数码相机中100 %地都具备曝光补偿的功能,即使是最简单的全自动类型的傻瓜式数码相机也具备曝光补偿能力,这便比传统相机方便多了。在数码相机的菜单里可以找到一个叫“EV”值的参数,这个就是曝光补偿。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相机测光不准确引起的曝光不足或过度。也可以根据摄影者的意图创造特殊艺术效果的作品(见图3 )。几乎所有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范围都是一样的可以在正负2EV内加或减,但是加减并不是连续的而是以1 / 2EV 或者1 / 3EV 为间隔跳跃式的。早期的老式数码相机比如柯达的DC215 就是以1 /2EV 为间隔的,于是有-2.0 、-1.5 、-1 、-0.5和+0.5 、+1 、+1.5 、 +2 共8个档次,而目前主流的数码相机分档要更细一些是以1 / 3EV为间隔的,于是就有-2.0 、-1.7 、-1.3 、-1.0 、-0.7 、-0.3和+0.3 、+0.7 、+1.0 、+1.3 、+1.7 、+2.0等共12个级别的补偿值。
<IMG src="http://my.poco.cn/images/myphoto/20050122/17441620050122151453.jpg" border=0>
(图3)雨后东方渐亮,右边大片的水面泛着白光,画面两边反差明显。为了较好地表现左侧岸边的排柳,采用正向曝光补偿功能。
平均测光~光圈优先~ F5.6 曝光补偿+1.0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