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06|回复: 17

[影像寿宁] 国际知名摄影师胡湧、《福建画报》记者阮任艺寿宁碑坑行

[复制链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发表于 2006-2-10 05: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P>2006年2月9日,浪子陪同《福建画报社》记者阮任艺到碑坑村采访古村落,车上偶遇大摄郎胡湧,在浪子的极力推荐下,胡湧决定和浪子一起去碑坑。</P>
<P>

国际知名摄影师胡湧、《福建画报》记者阮任艺寿宁碑坑行

国际知名摄影师胡湧、《福建画报》记者阮任艺寿宁碑坑行
<br></P>

微信号:18859306388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05: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P> XDX8DoMy.jpg <br>胡大摄郎与阮记者在沈氏宗祠前交流<br> 7PuQjyTz.jpg <br> T3jeQr5e.jpg <br>发现新大陆?<br></P>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05: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Zycyk5lH.jpg <br>大家对桌盖感上兴趣了<br> 33Q6DP3m.jpg <br>村中小碇步<br> fCxj5fzJ.jpg <br>小桥流水人家<br> dlEZg2tm.jpg <br>用木头做的水槽,已有好几百年历史了,至今还在用<br> WYLDjJ4h.jpg <br>清代末期的大院<br> NFtkNwxO.jpg <br>碑坑桥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05: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vW2VHpUf.jpg <br>碑坑村貌<br> VtaOmWWq.jpg <br>窗花<br> 1LvwPFdL.jpg <br>颇有特色的拱顶<br> QWP2txmt.jpg <br>雕花门柱基石<br> WcED2BN8.jpg <br>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05: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P> 9luQFmSU.jpg <br>胡涌为保护廊桥签名<br> z6X1rQqP.jpg <br>阮记者为保护廊桥签名<br></P>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05: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P> hT7sZZ2r.jpg <br>在村民主任家吃午饭<br> cwjKTvoK.jpg <br>午饭后,胡涌和阮记者坚持要留在村中两天,细细品味碑坑古村,浪子和龚启录告别两摄郎回县城。<br> MrOxQgh2.jpg <br>一路上碰到许多运木头的货车,听车上的乡干部说,下党每年要运出木头几千车。<br>真是太TMD的[]!</P>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05: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P align=center><FONT face=黑体 size=5>关 于 胡 湧</FONT></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www.huyongphoto.com/index1.asp"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www.huyongphoto.com/logo.jpg" border=0></A> <br>(<a href="http://www.huyongphoto.com" target="_blank" >点击进入<FONT face=黑体 size=5>胡湧<FONT face=宋体 size=3>个人网站</FONT></FONT></A>)</P>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05: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P><IMG src="http://www.8264.com/photo/200512/20051202-2/20051128232259950.jpg" border=0></P>
<P><a href="http://bbs.8264.com/index.php?act=Print&amp;client=printer&amp;f=18&amp;t=17650" target="_blank" >http://bbs.8264.com/index.php?act=Print&amp;client=printer&amp;f=18&amp;t=17650</A></P>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05: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川西惊现“走婚大峡谷”

<P>原文链接:<a href="http://gd.news.sina.com.cn/play/2004-07-26/576091.html" target="_blank" >http://gd.news.sina.com.cn/play/2004-07-26/576091.html</A></P>
<P> 行走:多年以来,我常背着简单的行囊和沉重的摄影包,行走在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山山水水间,寻找那如诗如画并与我灵魂贴近的山水意境。在我游历过无数的风物中,我发现自己尤衷情于蕴藏在横断山脉深谷中那些古朴而秀美的村庄,因其自然、宁静、豁达,予我无限的遐思和身心的全然放松,更因简约的山水中流露出来的神秘缥缈的姿态,显得那么超凡脱俗,常令我为之动容。那是一种让人流泪的、心在颤抖的感动。或许这一切更接近于我们生命本质的缘故吧。 </P>
<P><IMG src="http://news.gd.sina.com.cn/play/2004-07-26/319_78_1.jpg" align=left border=0> <BR></P>  发现:在今年的10月下旬,时值高原金秋季节,我送走所带的摄影团后,独自乘长途汽车返回川西高原横断山脉峡谷中继续摄影和采风。皆因在川西带团期间,无意中听说了在雅砻江峡谷中居住着一个基本与外界隔绝的“走婚部落”。
<P>  那里至今还保留着独特的木雅文化,以及仍残存着旧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家庭以母系血缘组成,家中没有父亲,所生子女由女方扶养,男子一生可拥有多个走婚对象,而且这个部落的人操一种外人无法弄懂的语言。还有,他们有吃“臭猪肉”、崖葬和楼葬、妇女头戴日月大银盘饰物、跳经舞等等独特的习俗和文化。这会否又是一个“母系氏族社会婚姻的活化石”?这里的走婚与泸沽湖的走婚有什么相同或不同?这两者的走婚是否同出一辙?在中国乃至世界上还存多少“走婚部落”?一连串的疑问和好奇心驱使我不顾一切地要深入这“走婚部落”探个究竟。
<P>
<P>图:扎坝男子走婚需在夜深人静时施展“飞檐走壁”的绝技“爬房子”(胡涌 摄影)
<P>
<P><STRONG>进入“走婚部落”扎坝区 </STRONG>
<P>  我于今年10月25日到达四川雅江县县城河口镇,雅江县副县长蹇明遷和旅游局长刘洪都非常肯定地向我证实,居住在雅江县雅砻江峡谷的数千扎坝人,至今仍延续类似泸沽湖母系社会但比泸沽湖更奇特的走婚习俗,当地人称为“爬房子”。也就是男女在成年后可自由寻找相好的对象,男子在白天约好相中的女子,经女子同意,男子于晚上深更半夜时分来到女子房前,沿房墙徒手爬上三<IMG src="http://news.gd.sina.com.cn/play/2004-07-26/319_78_2.jpg" align=right border=0>
<DIV align=center><BR> </DIV>、四层楼高的女子闺房,从窗口跳进去,与女子做一夜夫妻后,男子必须在天亮前再从窗口爬出去。至于为什么男女相会要冒险“爬房子”?这是不是走婚的一种形式?如果是,那么这种走婚的渊源和存在的证据呢?为什么外人少有知道?我尔后在《道孚县志》和《雅江县志》里找到了一些文字记载:“扎坝地区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交通不便,具有独特的语言和民俗习惯,尤以至今仍保留着独特的走婚习俗为甚。”“解放前扎坝人的家里没有夫妻一说,家庭成员以母系一方为主线,母亲是家庭的核心。解放后,与外界隔绝很久的大峡谷通了公路,落后面貌正渐渐发生着改变,昔日的‘男人不娶,女人不嫁’的走婚习俗已成历史。”同为一个扎坝区,为什么一县志说“至今仍保留着走婚习俗”,而另一县志说“走婚习俗已成为历史”?但从这些简单的记载中仍证实了扎坝区确实存在走婚习俗,只是县志都是多年前编写和出版的,现在的实际情况如何呢?
<P>  在我的坚持下,蹇县长和刘局长终安排了我于10月27日进入了“走婚部落”扎坝区瓦多乡。行前蹇副县长一再告诫我,那里是个“语言孤岛”,扎坝人说的话不同于康区藏语,也不通汉语,说不上是属什么语种,反正外人一概听不懂,进去也可能徒劳。
<P>图:扎坝人居住在崇山峻岭中,几乎与外界隔绝。图为庆大沟峡谷深处的“八家寨”   
<P>  据县志记载,“走婚部落”扎坝区位于四川省雅砻江支流鲜水河和庆大河的峡谷中,这里地处横断山脉中段,两河下游均为深切的峡谷地带,山势险峻,地形复杂,村庄分散于高山深谷中。“扎坝”方言意为“悬崖中形成的沟壑”,也有学者认为“扎”这个词是藏语译音,为“居住在岩石下面的人”。扎坝区分上扎坝和下扎坝,上扎坝在道孚县境内,下扎坝在雅江县境内。雅江县境内的扎坝区下辖瓦多、木绒两个乡。瓦多乡距雅江县城40多公里。出县城后沿雅砻江北行,道路崎岖狭窄,但沿途的峡谷深遂峻峭,江水蜿蜒碧绿,山崖上的权木经霜雪后,已层林尽染,看红叶丛中恰到好处地散布着几处藏寨雕楼,深谷处有白云涌起,白云过处,几个垂钓者正悠闲地立于江畔,眼前的景物很有天人合一的意境,令行人全然不觉旅途颠簸。40多公里的路程汽车行驶了3个多小时,抵瓦多乡的当晚我住进了学优村多杰家。选择住多杰家,是因为打听到多杰是乡卫生院的医生,通些许汉语。多杰54岁,现任的妻子38岁,我问多杰现在的妻子是第几任,多杰笑而不答,再问他年轻时爬过多少姑娘的房子,多杰笑说晚上再慢慢说。恐是我问得太单刀直入,这种事总是不好对一个陌生女人说的。
<P><IMG src="http://news.gd.sina.com.cn/play/2004-07-26/319_78_3.jpg" align=left border=0><BR></P>  多杰的家是一座四层的看上去似康区的藏式雕楼,房屋基础为长方形,墙体由片石加泥砌成梯形状,上窄下宽,厚约50厘米,高10多米,是以称作“雕楼”。雕楼只有一道大门,从二层开始每层设小窗4、5个。首层为圈养牲畜,二层为大厅,大厅中央设灶堂,平时一家大小围炉吃饭、聊天、聚集,招待客人也均在灶堂左右,老人小孩晚上就近灶炉铺地而睡。灶堂上方吊挂一只已熏制的整猪,这就是扎坝人爱吃的“臭猪肉”。大厅旁有一侧室,是主人的睡房,三楼设有供烧香拜佛的经堂,供奉佛主和菩萨,四楼是堆放刚收割的青稞和麦子,以及喂牲畜的草料,另辟一处平台,用以打麦子、青稞和晒玉米等。窗户和屋檐均刻有木雕花和画有象征吉祥的图案和颜色。窗户在整座雕楼中显得特别小,多杰介绍说,以前的老房子窗户更小,是为防御外敌入侵而特意做成这么小的。
<P>图:“走婚大峡谷”里的康巴汉子,服饰体现了地道的木雅文化 </P>
<P><STRONG>吃“臭猪肉”的怪异习俗 </STRONG>
<P>  晚饭多杰一家人除了吃扎坝人传统主食糌粑、喝酥油茶外,还拿出扎坝人特制的并用于招待客人的上品“臭猪肉”分给每人一块。臭猪肉用扎坝语准确翻译应译“陈猪肉”或“旧猪肉”。由于其恶味乍闻重于“臭豆腐”,浓于广东的“酶香咸鱼”,所以称“臭猪肉”。但扎坝人却视之为上品,极其爱吃,并作为居家待客的最高珍品,家家户户都要熏制存放,且越存放得久越被视为珍贵,因此,在扎坝地区,家中悬挂多少“臭猪肉”和悬挂的年限多少也自然成为当地衡量贫富的象征。这是我所见扎坝人奇特习俗之一。为什么非要把一条活生生的猪熏制存放成“臭猪肉”才吃?于是我请教多<IMG src="http://news.gd.sina.com.cn/play/2004-07-26/319_78_4.jpg" align=right border=0> <BR></P>杰“臭猪肉”的制作过程和来历:猪用玉米和麦子喂肥后,用绳索套猪颈勒死,在其胸开一小口将猪心血脉弄断,使肉中的血全部流回到内脏中,再把所有的内脏从小口中取出,并填上青稞、麦子等谷物后缝合,再用灶灰和红土塞住七窍,把气吹胀,埋在麦糠中10余天吸干水,取出挂在灶上的房梁上自然烟熏数年即成。其悬挂年限可达10年以上,最长的可达30余年。食用时,随用随取,做法也很多,可生吃,可煮食,也可熬汤。扎坝人多爱生吃,初尝入口难适,多食后方觉满口浓香,回味无穷。至于为什么要存放一定的年限,多杰解释说,过去是为防备战事而储备食品,后来就逐渐成为当地的一种饮食习俗和主要食品了。
<P>  晚饭上除“臭猪肉”外还有一种奇特的食物,扎坝语称为“马尔鲁勒”,翻译过来俗称酥油饺子,形似汉族的包子,以酥油、糖加少量糌粑作馅,用粗麦面制皮,做成葫芦状,顶部开口蒸吃,食用时掰开葫芦下面的连肤面蘸着上面的酥油吃,这也是扎坝人用来招待客人的一种上品。(到底扎坝人是怎样寻找自己的“呷益”(即情人)?晚上又是如何“爬房子”到女方家走婚过夜?所生子女不认父亲?其家庭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敬请期待12月22日的《旅游周刊》。)
<P>
<P>
<P>
<P>图:扎坝妇女的头饰极其独特,头顶银盘如太阳花,后脑的银盘象征月亮,白色象征纯洁和高尚,太阳和月亮意味着扎坝妇女勤劳能干,日出而作,月落而归。 </P>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05: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P>原文链接:<a href="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4-09/22/content_764399.htm" target="_blank" >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4-09/22/content_764399.htm</A></P>
<P>  记得早年在一次外出旅游摄影时,遇到一位来自法国CORBIS图片社的国际级摄影大师胡湧先生。胡先生是唯一能进入这家世界级图片社的中国籍摄影师,其作品常为西方国家的主流杂志购买。胡先生的成功在于他的作品高度关注中国民生,表达中国人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
<P>  我有意偷师,胡先生却说,摄影的艺术魅力主要不在摄影技巧。什么东西让你感动、让你陶醉,你就拍什么。
<P>  的确,能打动观者的,给予观者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摄影作品,无一不是表达人文关怀的。尤其是那些历史“黑镜头”,给予世人的是何等的震撼和记忆。
<P>  我想,“驴友”们之所以要行“万里路”,共同的一点肯定是被异域民族文化下的异样生活方式所吸引。我们都渴望被感动。 </P>
微信号:18859306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地址:寿宁县鳌阳镇蟾溪巷71-1号四楼(中医院河对面),唯一客服热线:0593-5523999(谨防诈骗)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寿宁在线|大寿宁 ( 闽ICP备05020655号-1|闽公网安备35092402000888 )

GMT+8, 2025-1-15 19: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