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45|回复: 5

[影像寿宁] 数码摄影的曝光技巧

[复制链接]

2352

回帖

217

主题

8355

金币

军长

积分
30771
QQ
发表于 2005-3-2 08: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寿宁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数码摄影的曝光技巧
(原文来自<LABEL>中国</LABEL>摄影家)


在数码相机问世前,精确地控制曝光还是一项颇具难度的专业技术。对数码相机来说,这一切都变得异常轻松,可以随时检验曝光。但轻松是相对的,其中的技巧也有不少,只有掌握娴熟,才能用起来得心应手。

------------------------
曝光技巧
曝光的定义如果予以科学的解释的话即是光线的强度乘以光线所作用的时间。定义中的“光线的强度”是指CCD受光线照射的强度,即照度(以I代表照度,单位是勒克司)。定义中的“光线所作用的时间”是指感光片受光线照射的时间,即曝光时间(以T代表曝光时间,单位是秒)。曝光量的计算单位是勒克司&#8226;秒。若要取得一定的曝光量,则光强度愈大,曝光时间愈短;光强度愈小,曝光时间愈长。如果光的强度增加一倍,曝光时间就需减少一半,假如光强度为2 ,时间为4, 曝光量则为8;如果光强度为4,时间为2,曝光量仍为8 。那些富有经验的摄影家从摄影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中得知,尽管每组快门和光圈均能产生等量的曝光效果,但画面中景深与动体的清晰程度却大不相同。具体采用哪一种曝光组合,必须认真考虑。

是用较小的光圈去获取较深远的景物清晰范围呢?还是用较高的快门速度去抓取被摄动体的“凝固影像”?或是用极短的景深使背景虚化以突出主体?还是以较慢的快门速度增强动体的动感?这一切都需要摄影者动脑筋来思考并加以选择,这决不是那些“自动相机”所能解决的,因为“自动相机”并无思维能力。具有形象思维能力的人可以得心应手地操作照相机去完成自己的构思,这或许就是相机的“自动曝光”与人的主动“选择曝光”的区别所在。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测光原理相同,白色的棉花和黑色的煤炭都将被视为中灰性,这样拍摄的结果显然差距甚远。一般情况下可按相机指示的曝光量或让相机自动曝光,但在很多时候都要摄影者进行曝光补偿。以米色,淡灰色或皮肤为标准,拍摄较深色的物体时,可以减少半档到一档曝光量.拍摄黑色物体时要减少1.5 —2 档曝光量。同样道理,在拍摄浅色调物体为主时,就要酌情增加0.5 —1 档曝光量;拍摄接近白色或者白色物体时要增加1.5 档甚至2 档曝光量,不然难以得到真正的白色, 有时会在被摄主体背光的情况下进行拍摄,如夏天,摄影者正对太阳方向拍摄,结果是相片中主体曝光严重不足,黑乎乎看不清楚。其实在背光环境进行拍摄时不要使用多区域平衡测光模式(Matrix ),而应改用单点测光模式(Spot)目或重点区域测光模式(Spot AF Area )这样数码相机的测光系统能够更准确地对被摄主体进行测光。

另一种方法仍然使用多区域平衡测光,并利用数码相机的内置闪光灯或外置闪光灯来对被摄物进行补光,这同样可以解决背光拍摄的问题。不要以为只有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才需要使用闪光灯.有时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也必须使用闪光灯进行补光。在进行逆光拍摄时,主体与背景的反差很大如果顾及主体进行曝光,那么背景必然曝光过度,而正常还原了背景主体又曝光不足,这时就需要用闪光灯进行补光了。采用这个方法时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闪光灯的输出强度要调成较小的级别,以避免被摄王体出现过度曝光。在使用以上任何一个解决办法之后,可在背光的情况下得到一张被摄主体和背景物都曝光正常的图像(见图1 )。通过LCD屏幕观看照片效果往往不十分准确,环境亮度高屏幕图像偏暗,亮度低则色彩将更加饱和。理论上,确定数码照片质量最好通过质量较高的计算机屏幕——当然显示器反差和色调等都要预先调节到最佳。在拍摄时通过LCD屏幕只能了解构图细节的大概状况,即使放大3—5倍,因为分辨率低(一般只有12 万像素左右)图像反差、层次感等质量状况在如此低分辨率的屏幕上是难以得到完全展示的。有条件的朋友最好将自己拍摄的各种未经处理的原始图像刻录成光盘到苹果电脑上观看,相对来说,苹果机作为图像处理和平面设计人员用的专业机,显示器色彩还原更准确。
<IMG src="http://my.poco.cn/images/myphoto/20050122/17441620050122150423.jpg" border=0>
(图一)平均测光,小光圈,主要表现逆光下的古民居,太阳放在房檐上产生星光.由于光非常大,故采用机内闪光灯补光,其结果图片阴影处表现恰到好处.平均测光 ~光圈优先~ F7.1 ~ 强制闪光(翻拍的图片效果可能不准确,勿怪)

人像摄影始终是以人物为表现主体.曝光值始终要根据人物脸部的效果而确定。这一点听起来简单,在某些光线条件复杂的情况下却常常会被人忽略。许多有传统相机拍摄经验的影友在拍摄人像时习惯在测光结果上增加一些曝光这样可以让人物的皮肤看起来更白更光滑。这种方式对于传统胶片很适用,对于数码拍摄却是错误的——目前CCD 的曝光宽容度比传统胶片要小很多,曝光过度只能损失更多的影像层次和细节。在数码拍摄中正确的方法是按照对脸部的测光结果曝光,后期在电脑里调整画面的反差和脸部的效果。自然光的变化永远是最自然也最丰富的,你虽然不能让太阳转到拍摄所需的位置,却可以调整自己和模特的位置。仔细观察、充分把握和利用好每一缕光线,可以在各种条件下创造出无限丰富的动人效果。

一般来说,夜景的拍摄不宜使用闪光灯,利用小光圈和长时间的曝光.能表现出美丽的夜景。在夜晚拍摄人像一般都要使用闪光灯.如果真接打开闪光灯拍摄人像人物还原是正常了,但是后面的夜景却很暗无法还原,那么此时就需要使用慢速闪光功能(见图2 )。
<IMG src="http://my.poco.cn/images/myphoto/20050122/17441620050122151400.jpg" border=0>
(图二)拍摄夜景时可以使用数码相机的慢速闪光功能,闪光时可以凝固一些画面,例如画面上飞速的车轮,闪光结束但相机快门仍然开启,于是背景继续曝光,其结果画面曝光均匀,不会出现死黑。平均测光~速度优先 2秒 (翻拍的图片效果模糊了,勿怪,有机会大家参考其他的)

虽然几乎所有的数码相机都备有内置闪光灯,但在多数情况下并不足以完成高要求的拍摄。主要原因是内置闪光灯功率小.所拍摄的范围小.而外闪的功率大.自然拍摄的范围也广一些。内置闪光灯已经固定.无法调节方向.而外闪可以灵活地进行上下、左右的调节使用上更方便。使用内置闪光灯时要注意相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距离太近会导致曝光过度,而距离太远会使得光线分布不均匀,导致曝光不足。

利用数码相机进行微距拍摄,由于距离拍摄物很近,此时使用内置闪光灯只会导致曝光过度,所以需要进行减光处理。反光板是专业摄影师最常用的辅助工具,而使用数码相机的拍摄者却很少用它,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它的作用,而更重要的原因是用反光板一般需要有另外的人作为助手参与进来,很多人会觉得这相当麻烦。其实反光板是取得专业效果最简单的工具而且价格便宜。

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

大自然气象万千,光线变化莫测,拍摄主体千差万别,使得测光成为一个很复杂的工作,相机的测光容易产生偏差,这就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曝光补偿。一般情况下,由相机来测定整个画面的光线亮度,并确定最佳曝光量。然而当拍摄白花和雪景等白色较多的对象时,相机会错误地判断出“光线充足”并自动拍摄出色调较暗的照片。相反拍摄黑色毛线衫等纯黑的对象时,由于相机不知道毛线衫是黑色的,因此检测整个画面亮度时会认为“亮度不足”,就会把照片调整到与平时相同的亮度,结果就导致了图像要么太暗,要么太明亮。从相机测光的原理来看,大部分中低档的自动相机都是采用获取整个画面的亮度,然后计算平均值或者有重点地选择几个区域,根据他们的亮度值来获得亮度信息的,这样的算法显然是比较粗糙的。在某些特殊的情景下比如景物明暗对比强烈、拍摄主题不在中央、主体明亮而背景黑暗等,往往容易误导相机,使得测光发生偏差。对于高档相机来说多采,用TTL 方式(透过镜头之意)测光,准确度在0.5EV 以内,中档相机的测光准确度在1EV以内,而低档相机有不少是采用内装外测式测光计,偏差可能达到2EV。

在数码相机中100 %地都具备曝光补偿的功能,即使是最简单的全自动类型的傻瓜式数码相机也具备曝光补偿能力,这便比传统相机方便多了。在数码相机的菜单里可以找到一个叫“EV”值的参数,这个就是曝光补偿。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相机测光不准确引起的曝光不足或过度。也可以根据摄影者的意图创造特殊艺术效果的作品(见图3 )。几乎所有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范围都是一样的可以在正负2EV内加或减,但是加减并不是连续的而是以1 / 2EV 或者1 / 3EV 为间隔跳跃式的。早期的老式数码相机比如柯达的DC215 就是以1 /2EV 为间隔的,于是有-2.0 、-1.5 、-1 、-0.5和+0.5 、+1 、+1.5 、 +2 共8个档次,而目前主流的数码相机分档要更细一些是以1 / 3EV为间隔的,于是就有-2.0 、-1.7 、-1.3 、-1.0 、-0.7 、-0.3和+0.3 、+0.7 、+1.0 、+1.3 、+1.7 、+2.0等共12个级别的补偿值。

<IMG src="http://my.poco.cn/images/myphoto/20050122/17441620050122151453.jpg" border=0>
(图3)雨后东方渐亮,右边大片的水面泛着白光,画面两边反差明显。为了较好地表现左侧岸边的排柳,采用正向曝光补偿功能。
平均测光~光圈优先~ F5.6 曝光补偿+1.0档
文档分享
http://www.docin.com/cawz

2352

回帖

217

主题

8355

金币

军长

积分
30771
QQ
 楼主| 发表于 2005-3-2 08: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ISO感光度调节


对于传统相机,ISO 表示胶卷对光线的感光度,有了100,200,400等值。感光度值越大越适合用于光线昏暗的场所,但却会损失色彩的鲜艳度和自然感觉。尽管数码相机不用胶卷但是却配备了与此相似的机能,也能够改变它的1SO感光度。这样在使用时,当想让拍摄效果更好的时候就把ISO设置为100.而在光线不足时就将ISO设置为400。我们把ISO感光度由100 提高到了400 即提高了4倍,同时快门速度由1 / 3 秒改为1 / 14 秒也是加快到了原来的4倍。
以三星Digimax41O为例,可以根据不同的拍摄条件自动进行曝光修正,同时利用独立的可编程曝光补偿功能,也可以调节不同的曝光参数。按下菜单按钮选择ISO选项就可以看到三种ISO设置。

软件曝光修正

如果使用的数码相机功能比较低端,就可能没有曝光补偿或者ISO 调节功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拍摄出来的照片出现曝光不准确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软件的方式进行修正。逆光拍摄人像时若不使用点测光、补闪灯或是使用反光板补光,人像的脸部常常会曝光不足,变成了一个大黑脸。在Photolmpact中我们可以利用图层和基底影像的相乘倒数运算来改普这个限光不足的问题。数码图像的质量最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层次是否丰富,色彩还原是否准确,是否将最亮至最暗的层次都反映出来。说到底,依靠图像处理软件调整只是不得已而为之,调整总会影响图像质量,而且使用软件也需要操作者有一定经验,不然很容易使照片色彩和层次不自然,甚至适得其反。


相关基本知识:
关于数码相机的一些基本知识
什么是曝光模式
原文:IT168.COM

曝光英文名称为Exposure,曝光模式即计算机采用自然光源的模式,通常分为多种,包括:快门优先、光圈优先、手动曝光、AE锁等模式。照片的好坏与曝光量有关,也就是说应该通多少的光线使CCD能够得到清晰的图像。曝光量与通光时间(快门速度决定),通光面积(光圈大小决定)有关。

快门和光圈优先:

为了得到正确的曝光量,就需要正确的快门与光圈的组合。快门快时,光圈就要大些;快门慢时,光圈就要小些。快门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快门速度自动决定用多大的光圈。光圈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光圈大小自动决定用多少的快门。拍摄的时候,用户应该结合实际环境把使曝光与快门两者调节平衡,相得益彰。

光圈越大,则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线越多,反之则越少。光圈的一般表示方法为字母“F+数值”,例如F5.6、F4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数值越小,表示光圈越大,比如F4就要比F5.6的光圈大,并且两个相邻的光圈值之间相差两倍,也就是说F4比F5.6所通过的光线要大两倍。相对来说快门的定义就很简单了,也就是允许光通过光圈的时间,表示的方式就是数值,例如1/30秒、1/60秒等,同样两个相邻快门之间也相差两倍

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就形成了曝光量,在曝光量一定的情况下,这个组合不是惟一的。例如当前测出正常的曝光组合为F5.6、1/30秒,如果将光圈增大一级也就是F4,那么此时的快门值将变为1/60,这样的组合同样也能达到正常的曝光量。不同的组合虽然可以达到相同的曝光量,但是所拍摄出来的图片效果是不相同的。

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举例说明,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因为快门快了,进光量可能减少,色彩偏淡,这就需要增加曝光来加强图片亮度。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

手动曝光模式:

手控曝光模式每次拍摄时都需手动完成光圈和快门速度的调节,这样的好处是方便摄影师在制造不同的图片效果。如需要运动轨迹的图片,可以加长曝光时间,把快门加快,曝光增大;如需要制造暗淡的效果,快门要加快,曝光要减少。虽然这样的自主性很高,但是很不方便,对于抓拍瞬息即逝的景象,时间更不允许。

AE模式:

AE全称为Auto Exposure,即自动曝光。模式大约可分为光圈优先AE式,快门速度优先AE式,程式AE式,闪光AE式和深度优先AE式。光圈优先AE式是由拍摄者人为选择拍摄时的光圈大小,由相机根据景物亮度、CCD感光度以及人为选择的光圈等信息自动选择合适曝光所要求的快门时间的自动曝光模式,也即光圈手动、快门时间自动的曝光方式。这种曝光方式主要用在需优先考虑景深的拍摄场合,如拍摄风景、肖像或微距摄影等。

多点测光:

多点测光是通过对景物不同位置的亮度,通过闪光灯补偿等办法,达到最佳的摄影效果,特别适合拍摄别光物体。首先,用户要对景物背景,一般为光源物体进行测光,然后进行AE锁定;第二步是对背光景物进行测光,大部分的专业或准专业相机都会自动分析,并用闪光灯为背光物体进行补光。




什么是等效感光度


在传统胶卷相机上ISO代表感光速度的标准,在数码相机中ISO定义和胶卷相同,代表着CCD或者CMOS感光元件的感光速度,ISO数值越高就说明该感光材料的感光能力越强。ISO的计算公式为S=0.8/H(S感光度,H为曝光量)。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感光度越高,对曝光量的要求就越少。ISO 200的胶卷的感光速度是ISO 100的两倍,换句话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ISO 200胶卷所需要的曝光时间是ISO 100胶卷的一半。在数码相机内,通过调节等效感光度的大小,可以改变光源多少和图片亮度的数值。因此,感光度也成了间接控制图片亮度的数值。

在传统135胶卷相机中,等效感光值是相机底片对光线反应的敏感程度测量值,通常以ISO 数码表示,数码越大表示感旋光性越强,常用的表示方法有ISO 100 、400 、1000等,一般而言, 感光度越高,底片的颗粒越粗,放大后的效果较差,而数码相机为也套用此ISO值来标示测光系统所采用的曝光,基准ISO越低,所需曝光量越高。

传统照相机本身是无感光度可言的,因为感光度只是感光材料在一定的曝光、显影、测试条件下对于辐射能感应程度的定量标志。使用过传统相机的人,都知道胶卷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感光度———通俗一点就是衡量胶卷需要多少光线才能完成准确曝光的数值。我们在照相机商店买的100、200、400的胶卷,数字表示的就是感光度。感光度一般用ISO值表示,这个数值增大,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也增,这样就可以在不同的光线进行拍摄。像ISO100的胶卷最适合在阳光灿烂的户外进行拍摄,而ISO400的胶卷则可以在室内或清晨、黄昏等光线较弱的环境下拍摄。

但是,由于照相机与普通照相机不同,他的感光器件是使用了CCD或者CMOS,对曝光多少也就有相应要求,也就有感光灵敏度高低的问题。这也就相当于胶片具有一定的感光度一样,数码相机厂家为了方便数码相机使用者理解,一般将数码相机的CCD的感光度(或对光线的灵敏度)等效转换为传统胶卷的感光度值,因而数字照相机也就有了“相当感光度”的说法。

用通常衡量胶片感光度高低的眼光来看,目前数字照相机感光度分布在中、高速的范围,最低的为ISO50,最高的为ISO6400,多数在ISO100左右。对某些数字照相机来说,感光度是单一的,加之CCD的感光宽容度很小,因而限制了它们的在光线过强或过弱条件下的使用效果。另外一些数字照相机相当感光度有一定的范围,但即使在所允许范围内,将感光度设置得高或低,拍摄效果亦有所区别,平时拍摄应将它置于最佳感光度上这一档上。和传统相机一样,低ISO值适合营造清晰、柔和的图片,而高的ISO值却可以补偿灯光不足的环境。

在光线不足时,闪光灯的使用是必然的。但是,在一些场合下,例如展览馆或者表演会,不允许或不方便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ISO值来增加照片的亮度。数码相机ISO值的可调性,使得我们有时仅可通过调高ISO值、增加曝光补偿等办法,减少闪光灯的使用次数。调高ISO值可以增加光亮度,但是也可能增加照片的噪点。


什么是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是数码相机快门的重要考察参数,各个不同型号的数码相机的快门速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在使用某个型号的数码相机来拍摄景物时,一定要先了解其快门的速度,因为按快门时只有考虑了快门的启动时间,并且掌握好快门的释放时机,才能捕捉到生动的画面。

通常普通数码相机的快门大多在1/1000秒之内,基本上可以应付大多数的日常拍摄。快门不单要看“快”还要看“慢”,就是快门的延迟,比如有的数码相机最长具有16秒的快门,用来拍夜景足够了,然而快门太长也会增加数码照片的“噪点”,就是照片中会出现杂条纹。另外,主流的数码相机除了具有自动拍摄模式外,还必须具有光圈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光圈优先模式就是由用户决定光圈的大小,然后相机根据环境光线和曝光设置等情况计算出光进入的多少,这种模式比较适合照静止物体。而快门优先模式,就是由用户决定快门的速度,然后数码相机根据环境计算出合适的光圈大小来。所以,快门优先模式就比较适合拍摄移动的物体,特别是数码相机对震动是很敏感的,在曝光过程中即使轻微地晃动相机都会产生模糊的照片,在实用长焦距时这种情况更明显。在选购数码相机时,你最好选购具有这几种模式的机型以保证拍摄的效果。

至于单反相机常见的B快门功能,虽然可由你自由决定曝光时间的长短,拍摄弹性更高,不过目前大多数的消费性数码相机都还不能支持,最多提供如2秒、8秒、16秒等较慢速度的默认值。


什么是光圈范围


光圈英文名称为Aperture,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我们平时所说的光圈值F2.8、F8、F16等是光圈“系数”,是相对光圈,并非光圈的物理孔径,与光圈的物理孔径及镜头到感光器件(胶片或CCD或CMOS)的距离有关。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光圈F值 = 镜头的焦距 / 镜头口径的直径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

当光圈物理孔径不变时,镜头中心与感光器件距离愈远,F数愈小,反之,镜头中心与感光器件距离愈近,通过光孔到达感光器件的光密度愈高,F数就愈大。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

这里值得一题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多数非专业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短、物理口径很小,F8时光圈的物理孔径已经很小了,继续缩小就会发生衍射之类的光学现象,影响成像。所以一般非专业数码相机的最小光圈都在F8至F11,而专业型数码相机感光器件面积大,镜头距感光器件距离远,光圈值可以很小。对于消费型数码相机而言,光圈F值常常介于F2.8 - F16。此外许多数码相机在调整光圈时,可以做1/3级的调整。


什么是近拍距离(微拍)


近拍距离又称为微距拍摄,通常在消费级数码相机上有一朵小花的那个按钮,就是微距拍摄的转换按钮。

微距摄影是数码相机的特长之一,用微距拍摄可以把很普通的场景拍成戏剧性的场面,微距特别擅长表现花鸟鱼虫等细小的东西,对细节可以充分展示,而且也可以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在选题、构图、用光方面的创意,不像拍摄风光、人物、民俗文化等题材,要受很多条件的制约。微距上手比较快,虽然多为小品,但其中也往往包含很多作者的良苦用心,也能称得上是精品。

微距摄影的目的是力求将主体的细节纤毫毕现的表现出来,把细微的部分巨细无遗的呈现在眼前。在微距摄影中,有一个名词是必须要认识的,它就是放大率(Magnificatlon)。因为微距摄影其实就即如放大摄影,故放大率直接影响著微距拍摄的效果。由于放大率是由菲林表面所得的影像和实物主体大小的比例来定义,故此放大率是以一个比例来表达。由于这缘故,放大率又称为「影像比例」。

日常经常听到镜头能拍到1:1、 1:2的微距效果,这些比例便是指镜头的放大率。左边的数值代表菲林平面上影像的大小,而右边的数值则代表实际主体的大小,当镜头能做到1:1的放大率时,即镜头可将实物的真实大小完全投射在菲林平面上。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135菲林的面积为24mmx36mm,若我们使用的镜头能把一个面积同样为24mmx36mm的主体完整地记录在135菲林上,这支镜头便有1:1的放大率,大家应记住左边的数字越大,放大的倍数便越高,2:1的放大率便比1:1高。若右边的数值较左边大,放大率便越小。

现在的消费级数码相机微距功能不等,有的为10cm—20cm,有的可以达到1cm—2cm的微距。

对于单反数码相机来说,微距的拍摄能力由镜头所决定。现在,差不多每一支镜头皆有微距功能,但它们所指的微距功能其实是指镜头的近摄能力。一般来说,镜头的放大率要达至1:2甚至1:1,才称得上是微距镜头。微距镜头是最易使用的微距拍摄器材,用家毋须外加任何配件便可立即使用。一般镜头的最高解像度和最高反差度是焦点在无限远时表现出来的,但微距镜头刚好相反,它的最高解像度和最高反差度是焦点在近距离时表现出来的,故要拍摄高质素的微距照片,必须选择微距镜头。

为配合不同的需要,市面上有不同焦距的微距镜头可供选择,由20mm至135mm不等。较广角的微距镜头多会连同伸缩腔一同使用。若使用20mm微距广角镜连同伸缩接腔使用,它便能做出高达5:1-12:1的放大率。


什么是相于当35mm尺寸

目前数码相机的成像器件面积都小于普通的135胶卷(即35mm胶卷相机)的面积,所以其镜头焦距很短,说到其镜头焦距时常不会涉及到其实际的物理焦距,而说与其视角相当的35mm(国内的135)相机的镜头焦距,也就是说,其“镜头的视角相当于XX”。

35mm胶片的尺寸是36 x 24mm,也就是我们平时在照相机馆中看到的最为普遍的那种胶卷,由于35mm焦长的广泛使用,因此它成为了一种标尺,就像我们用米或者公斤来度衡长度和重量一样,35mm成为我们判断镜头视野度的一种标注。例如,28mm 焦长可以实现广角拍摄,35mm焦长就是标准视角,50mm镜头是最接近人眼自然视角的,而380mm镜头就属于超望远视角,可捕捉远方的景物。

根据相机的光学原理,焦长越小,视角就越大,焦长越大,视角就越小,这对于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而言都是不变的道理。现在相机的焦长都是由mm(毫米)来标注的,而无论相机的类型是什么:35mm传统相机,、APS或者数码相机。镜头的焦长代表的是镜头和对焦面之间的距离,对焦面可以是胶片或者传感器。更准确地定义应该是“焦长等于对焦点和镜头光学中心之间的距离”。

现在通常的数码相机的焦长都非常的短,这是因为绝大多数数码相机的传感器都很小,往往对角线长度还不到一英时,为了在这么小的传感器上能够成像感光,因此镜头和对焦面之间的距离就很小,这就是为什么数码相机镜头的焦长数值都很小的缘故。

不过在数码相机上采用35mm等值来表现焦长,并非是人们不习惯数码相机上的焦长过短,而是因为每款数码相机上标注的实际焦长往往获得的视野不一样,比如都是6-18mm焦长范围,但是不同的数码相机上这个焦长所表现出来的效果往往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于数码相机采用的传感器各有所别。

我们来看看3种不同CCD的表现效果:

采用210万CCD的尺寸是1/2"
采用330万像素的CCD尺寸是1/1.8
采用400万像素CCD的尺寸是2/3
  这三款CCD不仅对角线尺寸不同而且所含有的像素值也不同。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组成画面的像素和焦长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很多具有不同像素值传感器的数码相机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具有相同的镜头和机身设计等等,如果这些传感器具有相同的物理尺寸,那么它们的35mm等值焦长就肯定是相同的。反过来说,这些数码相机上为CCD配套的镜头都具有相同的焦长,比如8mm,但是CCD的尺寸缺不一样,那么这些镜头换算成35mm等值的焦长就肯定不同。它们中间肯定会出现大于标准视野或者小于标准视野的情况。

因此采用标准的35mm等值焦长来标准就是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不管采用的CCD尺寸如何,这样各款数码相机之间才有了可比性,这就是35mm等值焦长来历。

文档分享
http://www.docin.com/caw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2

回帖

217

主题

8355

金币

军长

积分
30771
QQ
 楼主| 发表于 2005-3-2 08: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什么是白平衡调节

[要点]

在正常光线下看起来是白颜色的东西在较暗的光线下看起来可能就不是白色,还有荧光灯下的"白"也是"非白"。对于这一切如果能调整白平衡,则在所得到的照片中就能正确地以"白"为基色来还原其他颜色。

一般白平衡有多种模式,适应不同的场景拍摄,如:自动白平衡、钨光白平衡、荧光白平衡、室内白平衡、手动调节。

[详细说明]

白平衡英文名称为White Balance。物体颜色会因投射光线颜色产生改变,在不同光线的场合下拍摄出的照片会有不同的色温。例如以钨丝灯(电灯泡)照明的环境拍出的照片可能偏黄,一般来说,CCD没有办法像人眼一样会自动修正光线的改变。下面一些图片,就显示了在不同颜色光线下的不同图象。

若在灯光底下用白平衡,图片的色调就会恢复到原色状态,白平衡会按目前画像中图像特质,立即调整整个图像红绿蓝三色的强度,以修正外部光线所造成的误差。有些相机除了设计自动白平衡或特定色温白平衡功能外,也提供手动白平衡调整。

平衡就是无论环境光线如何,让数码相机默认“白色”,就是让他能认出白色,而平衡其他颜色在有色光线下的色调。颜色实质上就是对光线的解释,在正常光线下看起来是白颜色的东西在较暗的光线下看起来可能就不是白色,还有荧光灯下的"白"也是"非白"。对于这一切如果能调整白平衡,则在所得到的照片中就能正确地以"白"为基色来还原其他颜色。现在大多数的商用级数码相机均提供白平衡调节功能。正如前面提到的白平衡与周围光线密切相关,因而,启动白平衡功能时闪光灯的使用就要受到限制,否则环境光的变化会使得白平衡失效或干扰正常的白平衡。一般白平衡有多种模式,适应不同的场景拍摄,如:自动白平衡、钨光白平衡、荧光白平衡、室内白平衡、手动调节。

自动白平衡

自动白平衡通常为数码相机的默认设置,相机中有一结构复杂的矩形图,它可决定画面中的白平衡基准点,以此来达到白平衡调校。这种自动白平衡的准确率是非常高的,但是在光线下拍摄时,效果较差,而在多云天气下,许多自动白平衡系统的效果极差,它可能会导致偏蓝。

钨光白平衡

钨光白平衡也称为“白炽光”或者“室内光”。设置一般用于由灯泡照明的环境中(如家中)当相机的白平衡系统知道将不用闪光灯在这种环境中拍摄时,它就会开始决定白平衡的位置,不使用闪光灯在室内拍照时,一定要使用这个设置。
荧光白平衡

适合在荧光灯下作白平衡调节,因为荧光的类型有很多种,如冷白和暖白,因而有些相机不只一种荧光白平衡调节。各个地方使用的荧光灯不同,因而“荧光”设置也不一样,摄影师必须确定照明是哪种“荧光”,使相机进行效果最佳的白平衡设置。在所有的设置当中,“荧光”设置是最难决定的,例如有一些办公室和学校里使用多种荧光类型的组合,这里的“荧光”设置就非常难以处理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试拍”了

室内白平衡

室内白平衡或称为多云、阴天白平衡,适合把昏暗处的光线调置原色状态。并不是所有的数码相机都有这种白平衡设置,一般来说,白平衡系统在室外情况时处于最优状态,无需这些设置。但有些制造商在相机上添加了这些特别的白平衡设置,这些白平衡的使用依相机的不同而不同。

手动调节

这种白平衡在不同地方有各不相同的名称,它们描述的是某些普通灯光情况下的白平衡设置。一般来说,用户需要给相机指出白平衡的基准点,即在画面中哪一个“白色”物体作为白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白色”,譬如不同的白纸会有不同的白色,有些白纸可能稍微偏黄些,有些白纸可能稍稍偏白,而且光线会影响我们对“白色”色感,那么怎样确定“真正的白色”?解决这种问题的一种方法是随身携带一张标准的白色的纸,拍摄时拿出来比较一下被摄体就行了。这个方法的效果非常好,那么在室内拍摄中很难决定此种设置时,不妨根据“参照”白纸设置白平衡。在没有白纸的时候,让相机对准眼球认为是白色的物体进行调节。
文档分享
http://www.docin.com/caw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88

回帖

982

主题

3876

金币

荣誉顾问

积分
42332
QQ
发表于 2005-3-2 19: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宁德
慢慢学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发表于 2005-3-2 21: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ublic servant

微信号:snlife

发表于 2005-3-2 21: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

数码摄影的曝光技巧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寿宁县鳌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寿宁县鳌阳镇胜利街136号财政局大院,唯一客服热线:0593-5523999(谨防诈骗) 闽公网安备 35092402000888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寿宁在线 ( 闽ICP备05020655号-1 )

GMT+8, 2024-6-1 23: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