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金阳 发表于 2020-6-16 08:50:36

读瞿秋白的《儿时》

读瞿秋白的《儿时》
(选自《QQ日志选编》 2013年11月15日)


    近几日,我在整编《文学书库》时,发现《中国散文》里有一篇瞿秋白的《儿时》——早前,我就知道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也听说他的笔头很棒,可绝不会想到他会以“儿时”为题写出这篇540来字的散文来——再读一读吧!
“儿时”瞿秋白     狂胪文献耗中年,亦是今生后起缘;猛忆儿时心力异:一灯红接混茫前。──对生命没有寄托的人,青年时代和“儿时”对他格外宝贵。这种浪漫谛克的回忆其实并不是发见了“儿时”的真正了不得,而是感觉到“中年”以后的衰退。本来,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但是,假使他的生命溶化在大众的里面,假使他天天在为这世界干些什么,那末,他总在生长,虽然衰老病死仍旧是逃避不了,然而他的事业──大众的事业是不死的,他会领略到“永久的青年”。而“浮生如梦”的人,从这世界里拿去的很多,而给这世界的却很少,──他总有一天会觉得疲乏的死亡:他连拿都没有力量了。衰老和无能的悲哀,象铅一样的沉重,压在他的心头,青春是多少短呵!  “儿时”的可爱是无知。那时候,件件都是“知”,你每天可以做大科学家和大哲学家,每天都在发见什么新的现象,新的真理。现在呢?“什么”都已经知道了,熟悉了,每一个人的脸都已经看厌了。宇宙和社会是那么陈旧,无味,虽则它们其实比“儿时”新鲜得多了。我于是想念“儿时”,祷告“儿时”。不能够前进的时候,就愿意退后几步,替自己恢复已经走过的前途。请求“无知”回来,给我求知的快乐。可怕呵,这生命的“停止”。过去的始终过去了,未来的还是未来。究竟感慨些什么──我问自己。                               一九三三,九,二八。     瞿秋白写这篇散文时35岁(当时在上海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此后二年不到就英勇就义了——八十年后的今天,我看到了这篇散文还真有一些感触:关于瞿秋白的,关于自己的……  的确,“过去的始终过去了,未来的还是未来”。但是,在生命的旅途中,人总免不了时常回过头去。当年瞿秋白是这样,现在的我呢,也是这样,多少也有些感慨——无论是历程还是感慨,都远不敢与他相比,因为自己的过去与感慨实在是太凡俗、太渺小了!  应当说,自己过去的几十年并非无所寄托。不过,现在老了老了,似乎比以前更有所寄托——这除了由于自己过去的几十年多少有些情感积淀和天生赋性外,我想,很重要的另一点,恐怕还是为了减轻“衰老和无能的悲哀”罢!
【谢谢阅读,敬请指教】

向往飞翔 发表于 2020-6-16 16:13:24

楼主,么么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瞿秋白的《儿时》

寿宁县鳌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寿宁县鳌阳镇胜利街136号财政局大院,唯一客服热线:0593-5523999(谨防诈骗) 闽公网安备 35092402000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