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轩 发表于 2014-7-9 14:16:40

全国监督志愿者:江湖式公益

本帖最后由 兰轩 于 2014-7-9 14:26 编辑

全国监督志愿者:江湖式公益
来源:http://www.owecn.com/projreturns/20120606/2012060614449_2.html
图文编排:张仁杰2012-06-06


    1、作为社会普通一员,有时爱心需要途径,但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找到让自己觉得舒服放心的平台,早些年是参加绿野驿站组织的公益活动,比如组织SOS儿童村孩子和每个志愿者结对参观动物园,但参加过后觉得由于大家都没有太多经验,孩子们会攀比自己配对的人,志愿者也觉得有这样一个机会尽量給孩子他们能给的,可是孩子们回去以后的正常生活怎么办了?




    2、他们毕竟是孩子,不会用成人的思维思考,只是直观的感受好坏,而后来参加太阳村的活动更让我有点无奈,当时一个企业和一群爱心人士捐款,本来很安静的地方,因为我们的到来,需要把所有孩子叫出来和大家合影,再看看宣传栏中有很多明星到此捐助的照片,我觉得孩子们不是捐助人,而是工具,孩子们也早已习惯和麻木这种场合,实在不忍,退出了拍摄范围。当然我不是排斥适当的图像资料,我也理解张老师的无奈,所以更加渴望有更多人关心孩子们真正的需求,也许他们需要的是像普通孩子那样有父母或亲人陪伴的生活,那种被关心和爱护的感觉,不是今天有明天不知道有没有,而是知道经常会有。而且享受这样的日子时也不需要被当成工具。




    3、有一次听到一个朋友分享绿色捐助,就是把平时处理家里瓶瓶罐罐和报纸的零钱积攒在一起,一年捐一次,觉得很好一直在做,每年把这个钱凑个整捐给中国扶贫基金会到后来发展把捐款作为家庭开支之一,每年拿出家庭收入的1%捐助給需要帮助的人,但其实还是有点麻木,参加壹基金计划,有什么大灾了就捐点定向的,但这个款是不是被定向使用我们也无从知晓,更不晓得是否这个爱心被传递,有时只能自己安慰自己,再到后来有机会接触感恩中国这个平台,才觉得找到组织,因为他为捐助人和被捐助人提供一个平台,而且网站的捐助说明非常的到位,不建议一次性汇款,建议多和孩子沟通写信,网站不经手任何一笔款项,这才是大家需要的平台,自然就关注多了,分享給了身边很多的朋友。




    4、2011年,同学圈一个自发公益基金需要落地项目,我作为项目负责人与“感恩中国网站”联合赴青海玉树地区进行了相关考察。真正到了受助地方,接触了受助人,我才深刻地体会到:公益项目的真正落地原来是如此之难。
    现象一:在牧区,由于牧民住的很分散,许多学校都实行寄宿制管理。为了保障牧区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国家施行了免除学杂费、补助基本生活费的政策。但即便如此,家长仍然不愿意送孩子来上学。在他们看来,孩子上学不见得能改变什么,但家里却少了放牛的劳力,得不偿失,不值得。况且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为什么非要送孩子去上学?所以在玉树,校长的第一任务是保证生源而不是教学。我所走访的学校虽然是1952年成立的,但在2003年到2005年曾经因为没有生源而关闭,就是因为家长不愿意送孩子上学。那里水资源丰富,可是孩子们不刷牙,不洗脸,不洗头,也很少洗澡;那里的孩子有很多不穿内裤;那里的人不穷,但挖虫草赚的钱有可能捐给寺庙、有可能被男主人用来买酒,却绝对不会花在孩子的教育上;那里有一半的孩子是单亲,每户人家有七八个孩子;那里的很多单亲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但是千万不要以为他们活得不幸福,由于居住地与外界相对隔绝,他们有自己一套土生土长的价值观,再加上虔诚的信仰,他们事实上生活的简单、淳朴、满足而幸福。而生活在大都市的我们,主观地觉得他们落后无知,然后善意地想要改变什么,于是好多好心人士捐助小内裤,牙刷,牙膏,殊不知这些东西几乎未曾使用就被弃置,因为他们祖祖辈辈就没有使用这些卫生用品的习惯。事实上,这些地区的不良生活习惯确实给他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伤害:比如说很多人25岁牙就掉光了、很多年轻妇女有严重的妇科病等等。那他们为什么不愿意使用这些卫生用品呢?因为他们还不知道这些良好卫生习惯对身体的影响。而这些影响需要教育普及、需要有志愿者或者说是后勤人员长年累月地监督实施。这就给捐助人提出了第一个问题:给孩子们的牙刷牙膏和衣物毫无疑问是捐助,但如果志愿者和后勤人员的补助也需要消耗你的捐助款项,你能否冷静客观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现象二:在很多地方,的确还有很多生活很困难的人,他们连保暖的棉被都没有,毫无疑问,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很多人愿意捐赠棉被。可是棉被如何被送到受助人手中呢?事实是:200元的棉被可能需要500元的运费!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连棉被都没有的地方是什么样的贫困程度?而越穷的地方交通越不发达,运输成本就越高,有时只能像墨脱那样靠最原始的人力作为运输工具。贵州张友福老人就是这样的受助人:他所住的地方连基本的饮水都没有,捐助者即使已经将水运到村里了,还需要在村支书的帮助下组织浩浩荡荡的村民靠人力走路送到住在山沟里的老人家中,才得以把捐助人捐助老人喝水的钱落到实处,让老人真正喝上水。这个案例还没有提及志愿者从县城买水,租车走几个小时的山路才把水送到村口的过程。这就向捐助人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当某一贫困地区的人们需要500元的物资就可以改变生活,而你捐出的这500元物资需要5倍甚至数十倍的运转费用才能送达受助人,你能否冷静客观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现象三:而我们捐助人也是参差不齐,当你在现场看到一个满怀期待的女孩打开一个邮寄包裹看到的是一团又脏又旧的衣服时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主张寄干净整洁的衣服,因为这是对彼此的尊重,也是給孩子一个希望。
   还有一些其他现象比如而当你看到捐助人要求学生家长把捐助600元的花销写成明细清单作为回馈时,你也许会觉得这合情合理,但当你身处当地你就知道这件事根本不可能。
    比如有些爱心人士在汇款中特地提到让孩子写信,等了好久没有回信就很失望,可是如果你知道孩子那么大孩子他听不懂汉语更不用说用汉语写信了,你就明白要建立一对一长期沟通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需要志愿者的培训,学习的配合,大家共同期待那种长久的持续的沟通也许需要捐助人付出比想象中多几倍的耐心。
    公益慈善捐助整个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发现捐助人(采集信息)、配对捐助者、项目落地回访。笔者想主要针对负责项目落地的公益机构或个人志愿者(义工)谈谈个人看法。
    在公益慈善项目的团队中工作感觉很开心,因为大家都是抱着一颗公益心在工作,毫无功利,真诚而纯粹。但这类组织的运作在没有形成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之前又是何等的艰难,一群人可以由着内心善良的冲动去做一些事情,但是紧紧凭着这种冲动却绝对不可能让很多事持续的做下去,因为让大家始终保持着同样的目标、热情和团结需要高水平的组织、领导和分工。作为衔接捐助者和受助人之间纽带的公益慈善机构的一员,你会发现,我们要付出的最大成本不是金钱,而是更为珍贵的感情和精力。
    公益更需要接力棒,不是靠一个人而是靠一群人不断更替着向前推进,做为一个草根NGO,由于没有固定管理资金的来源,所以这里需要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靠大量的志愿者来完成,但每个志愿者都有自己的家庭,工作,即使本人有意愿全身心投入,但做为一个正常家庭的人,要生存,要过正常人的生活,要工作才能保证经济来源,所以他不可能拿出全部精力和时间来做,只能是周末或者某几天,而项目需要不断有人持续做,这就需要专业全职的组织者不断发现新的志愿者,整合资源,让这个公益接力棒始终有人握在手中前行,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冯仑先生在《理想丰满》一书中分享到公益慈善基金会的作用,就是保证每一笔捐助款落实到具体项目上,管理费用基金会自己承担,那是因为万通公益基金有万通上市公司每年利润0.5%,非上市公司每年利润1%的投入,万通每年捐助款项作为基金会运作的资金保证,可以聘用职业经理人来运营基金会,保证项目的持续有效的执行。而对于“感恩中国”网站这个草根NGO来讲,这一切似乎不太可能。为了保证网站资料真实有效性,张仁杰长年在一线采集资料,他自己的花销靠帮人写自传来维持,网站维护需要一个团队做,每个项目要落地,在当地都必须有志愿者的帮助,网站虽然未经手任何一笔物资或款项,但项目需要在捐助地落实,执行过程中会牵涉运费,志愿者餐费,必要的管理杂费等。这些款项从何而来现在还没有好的途径,只能是找熟悉的捐助人解决运费问题,当地志愿者已经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不能再付出金钱,我们提倡做公益慈善不应该影响捐助者的正常生活,希望未来能够得到更多捐助者关于这方面的帮助,为了保证“一对一”项目落地,简单梳理一下流程需要二十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有序进行都需要投入人力和物力,人力和物力都需要成本,还需要用心的人去领导并实施。
    郭美美事件后,大家更加要求公益公开透明,主要还是强调资金去向的透明,而“感恩中国”因为不经手物资和款,尤其在助学项目中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但其实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也要采取江湖派做法,灰色地带最好,就如企业中层管理,需要传达给捐助者正面的信息,屏蔽掉那些负面的信息,进行恰当的沟通。有很多问题,不在现场你就无法体会受助人的处境,整个的风土人情,习俗。难道捐助一笔款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么?显然不是,我们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必须去做。
   做为公益项目的负责人,不但要有爱心,用心做事,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还需要具备强大的耐心和包容心,一方面面对捐助者的咨询和质问;另一方面还要接受受助人的各种让人不能接受的行为,并尽量协调,不是所有的受助人都会怀一颗感恩的心,有些受助人的表现让人无奈让人心寒,如果没有足够大的承受力,我们会被现实打垮,但我们不能因为那1%的现象而放弃99%,毕竟我们的绝大部分捐助者都是善良的,大度的,有爱心的,我们的被受助人也是懂得感恩的。
   有时捐助者也需要调整心态,对待公益执行层面用一颗包容的心,公益落地比企业经营困难得多,同时我们应该心怀感激之情,感谢这个平台,我们捐助不仅是在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有时我们的爱心不是为了那个受助人,而是为了自己心安,了却自己的某个心愿或是为了自己做为社会人的一份责任。
    爱心捐助并非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有时作为捐助人是一厢情愿的,他们捐出爱心以后,就想当然地以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事实上在受助人一方却有着非常复杂的情况。对于受助人来讲,首先接受别人的捐助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其次什么是受助人需要的,除了一些解决寒冷和饥饿的基本物资外,很多时候即使我们深入多次也并不一定能了解做什么是能帮到他们的,而公益平台只是为彼此架起了一座桥而已。
    公益慈善组织的可持续必须依赖现在企业管理模式,流程化、标准化、透明公开化。需要我们每个参与者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包容。
    鸣谢:感恩中国网站全国范围助学和项目捐助监督志愿者周大仙女士提供本文。


   作为社会的普通一员,许多人都有爱心,都想尽一份社会人的责任,如何奉献自己的爱心,此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    “公益需要接力棒,不是靠一个人而是靠一群人不断更替着向前推进”。寿宁在线慈善会作为一个草根公益组织,多年来开展了无数公益活动,并都能做到零开支,正是靠广大志愿者无私的奉献精神推进的。    编者在“感恩中国”上看到张仁杰先生编排的周大仙女士此文,有感而转发于此。


    感谢寿宁在线这个平台,感谢寿宁在线慈善会,感谢志愿者们,因为有你,我们的寿宁将更和谐!

美佳静 发表于 2014-7-9 15:43:16

“公益需要接力棒,不是靠一个人而是靠一群人不断更替着向前推进”。寿宁在线慈善会好样的!{:soso_e163:}

晚秋天暖 发表于 2014-7-9 18:15:33

传递更多能量,公益需要接力棒!

林中鹤 发表于 2014-7-9 21:22:00

感谢寿宁在线这个平台,感谢寿宁在线慈善会,感谢志愿者们,因为有你,我才变得不再寂寞。

林中鹤 发表于 2014-7-9 21:23:11

感谢寿宁在线这个平台,感谢寿宁在线慈善会,感谢志愿者们,因为有你,我才变得不再寂寞。

转角☆kissぺ 发表于 2014-7-9 21:31:00

{:soso_e116:}

不离不弃a 发表于 2014-7-9 22:12:06

{:soso_e16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监督志愿者:江湖式公益

寿宁县鳌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寿宁县鳌阳镇胜利街136号财政局大院,唯一客服热线:0593-5523999(谨防诈骗) 闽公网安备 35092402000888